醫療常識★剖腹產 V.S. 自然產, 哪個好?

剖腹產 V.S. 自然產 哪個好

文章摘自/成長百科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部及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分娩出來,過程不經過產道直接將胎兒從子宮取出。一般的情況下,自然產是較安全且
風險較低的生產方式,而剖腹產只有在特定適應症時,為保護胎兒及母親安全,才選擇以此方式進行分娩。依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剖腹產率應維持在10~15%,如此可將孕產婦與新生兒的死亡率降至最低;但在台灣以2010年為例,剖腹產率高達37.2%,遠遠超過WHO建議 的兩倍之多。



常見的剖腹產迷思有:

剖腹產比自然產安全 ?
實際上自然產及剖腹產都有一定的風險,剖腹產看似避免了不可預知的自然產風險,但事實上只是將風險延後。剖腹產是一項腹部手術,必須承受手術的風險。根據 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剖腹產產婦的死亡率是自然產的六倍,即使沒有任何適應症的情形下選擇性剖腹產,死亡率也是自然產的兩倍以上。


自然產的陣痛
有些產婦認為陣痛是超乎身體所能承受的,擔心因為壓力會使得肌肉緊繃,降低耐痛的程度。實際上現行醫院多會開辦產前教育班,教導「拉梅茲呼吸法」以減輕分娩時疼痛,此外自然產的產婦亦可以在醫生評估後使用藥物舒緩疼痛。


產後夫妻性生活的影響
有人認為自然產會造成陰道鬆弛,導致夫妻間性生活的不和諧。其實只要產後多做「凱格爾運動」,就能使陰道會恢復以往的彈性。真正影響夫妻產後性生活的主要原因,反而會是產後的困倦所致。相對的剖腹產傷口雖然不在會陰部,但因傷口復原的時間較長,亦會影響性生活。

剖腹產 V.S. 自然產 哪個好

剖腹產產後無法再自然生產
去的剖腹手術是垂直切開腹部,也就是在子宮的上方切開,容易造成子宮的破裂。現今多改以橫向切開子宮的下方,在日後分娩時造成子宮破裂的機會大約是0.2%。因此只要骨盆夠寬、胎兒不要太大且無其他必須剖腹生產的情況時,還是可以進行自然生產。


總結來說,剖腹產相對自然生產有更高的風險與後遺症。以往強調的時辰與命盤問題,其實已經有許多的命理學家出面澄清,剖腹產挑時辰所娩出的胎兒,其命盤是 無法得知的。此外根據統計不管是高齡產婦或是年輕產婦,剖腹生產的危險率還是比自然生產還要高。建議媽媽們應還是以自然生產為主要考量,若有安全的顧慮再 進行剖腹生產。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連續6天零確診,更已經31天以來未見本土病例,解封下一步是誰?交通部長林佳龍今(13)日表示,雙鐵的「自由座」可能會提早開放,或是在配對位置時放寬一點。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鬆口,正針對雙鐵飲食禁令,會慎重考慮解禁。 不過...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加零持續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這也是連續第6天國內沒確診個案,且連續第31天沒有本土個案傳出,但先前國內已有兩度連續6天加零隔天卻又見新增的紀錄在,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怎麼樣的一封信,竟會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呼「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陳時中今(13)日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就主動掏出一封小姐妹寫來的卡片,童言童語感謝防疫人員付出之外,還寄上小姐妹辛苦存下來的一對「護理師娃娃」存...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挺醫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由交通部長林佳龍親自上陣宣布,即日起6月底止,防疫旅宿實施對象,擴大納入防疫醫事人員了,可由旅宿業者直接折抵住宿房價,每房每日最高折抵1500元,且不分平假日、不限次數。林佳龍說,這是體貼平常工作壓力大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