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成長百科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部及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分娩出來,過程不經過產道直接將胎兒從子宮取出。一般的情況下,自然產是較安全且
風險較低的生產方式,而剖腹產只有在特定適應症時,為保護胎兒及母親安全,才選擇以此方式進行分娩。依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剖腹產率應維持在10~15%,如此可將孕產婦與新生兒的死亡率降至最低;但在台灣以2010年為例,剖腹產率高達37.2%,遠遠超過WHO建議 的兩倍之多。
常見的剖腹產迷思有:
剖腹產比自然產安全 ?
實際上自然產及剖腹產都有一定的風險,剖腹產看似避免了不可預知的自然產風險,但事實上只是將風險延後。剖腹產是一項腹部手術,必須承受手術的風險。根據 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剖腹產產婦的死亡率是自然產的六倍,即使沒有任何適應症的情形下選擇性剖腹產,死亡率也是自然產的兩倍以上。
自然產的陣痛
有些產婦認為陣痛是超乎身體所能承受的,擔心因為壓力會使得肌肉緊繃,降低耐痛的程度。實際上現行醫院多會開辦產前教育班,教導「拉梅茲呼吸法」以減輕分娩時疼痛,此外自然產的產婦亦可以在醫生評估後使用藥物舒緩疼痛。
產後夫妻性生活的影響
有人認為自然產會造成陰道鬆弛,導致夫妻間性生活的不和諧。其實只要產後多做「凱格爾運動」,就能使陰道會恢復以往的彈性。真正影響夫妻產後性生活的主要原因,反而會是產後的困倦所致。相對的剖腹產傷口雖然不在會陰部,但因傷口復原的時間較長,亦會影響性生活。
剖腹產產後無法再自然生產
去的剖腹手術是垂直切開腹部,也就是在子宮的上方切開,容易造成子宮的破裂。現今多改以橫向切開子宮的下方,在日後分娩時造成子宮破裂的機會大約是0.2%。因此只要骨盆夠寬、胎兒不要太大且無其他必須剖腹生產的情況時,還是可以進行自然生產。
總結來說,剖腹產相對自然生產有更高的風險與後遺症。以往強調的時辰與命盤問題,其實已經有許多的命理學家出面澄清,剖腹產挑時辰所娩出的胎兒,其命盤是 無法得知的。此外根據統計不管是高齡產婦或是年輕產婦,剖腹生產的危險率還是比自然生產還要高。建議媽媽們應還是以自然生產為主要考量,若有安全的顧慮再 進行剖腹生產。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凱格爾運動大腿抽脂 後遺症永久除毛 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肉毒瘦小臉 後遺症lasik 後遺症世界衛生組織 台灣銀粉補牙 後遺症高齡產婦 45 歲高齡產婦 幾歲屬虎禁忌 新生兒澳幣走勢圖 10年酒精中毒 後遺症根管治療 後遺症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凱格爾運動影片who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凱格爾運動圖片凱格爾運動男性性能力
相關推薦
【有影】撤僑「搞飛機」留學生困土耳其誰的錯? 莊人祥指問題出在航空公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范綱儀/台北報導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台灣留學生、台僑撤離到波蘭想回台,撤僑行動卻傳出「搞飛機」,竟因為沒有PCR檢測報告被拒上機,讓衛福部長陳時中公開宣示的「從烏克蘭返台不需要登機前的PCR,返國後落地採檢即可」政策遭質疑。中央流行疫情...
閱讀詳情 »米迪幼兒園「4波感染」已擴散 羅一鈞:鎖定源頭是這對母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桃園市突然再爆不明感染源的米迪幼兒園群聚,最新已經累計有24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日分析最新疫調,認為至少已經有4波感染了,而源頭是誰?羅一鈞說,兩證據顯示,目前以最早被發現的指標個案一家中的母子可能性最高。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
閱讀詳情 »明起全台再釋151萬人份疫苗預約 只供打第三劑!571.2萬人符合資格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沒打第三劑疫苗的民眾注意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平台第25期又要開放預約了,本次開放預約時間為3月2日至3月4日;開打時程則為3月7日至3月13日。民眾要注意的是,預約同樣採「年齡分流」,不同年齡層得在規定的時間內才能上網預約...
閱讀詳情 »檢疫天數鬆綁輪到機組員了! 指揮中心點頭改為「5+5」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入境檢疫天數全面由14天降為10天之後,鬆綁這次輪到國籍航空的機組員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日指出,將從3月7日起,針對國籍航空的機組員實施新的檢疫措施,只要接種過第三劑疫苗且滿14天以上者,長程航班由「5+9」改為「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