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創新神經重建手術 讓他再見曙光

創新神經重建手術 讓他再見曙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生宣判終生癱瘓 絕望之中找到一線曙光

有位29歲的小李(化名),是一名熱愛重機的水電師傅,一場重大車禍使他左手臂及雙腿多處嚴重骨折,全身神經受損嚴重,左手及下半身也失去知覺,醫師告訴他:「你應該會終生癱瘓!」,晴天霹靂的消息讓小李的人生瞬間轉為黑白,家人們也同樣深陷絕望之中,後來經由親友介紹改往求診高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醫師,藉由脊椎神經重建創新療法,使他絕望的人生看見一線曙光。

神經繞道手術難度高 手術成功率不到10%

杜元坤醫師表示,所謂的「神經繞道手術」是當神經被拉扯斷裂後,因受傷區域過大不易進行一對一的定點接合,所以利用其他未受傷的近端神經繞道移植至遠端的受傷神經,能精準並快速地完成神經的功能恢復。但神經叢重建及多處神經繞道手術難度甚高,一般神經的重建手術都是靠傳統的神經斷端接合手術來治療,如遇豆腐般的脊椎腔內的受損神經更是完全無法縫合,因此過往的手術成功率往往不到10%。

脊椎神經重建創新療法 手術成功率大幅提升

杜醫師於本月15日的「脊椎神經重建創新療法」記者會中特別分享,手術先以脊椎大面積減壓,減緩受傷及未受傷脊椎的腫脹,再加上鋼釘固定、動態彈性鋼釘或是人工脊椎關節置換,而其中最關鍵的技術是利用超級顯微手術,將受損神經繞道接到遠端有血管的健康神經。這項創新療法的難度極高,手術須耗時8到10個小時,透過脊椎神經重建創新療法,以及超級顯微手術使神經增生的治療方式,使以往不到10%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支持醫療技術創新整合 脊神經重建醫療可望再進步

杜元坤醫師說明,近30年來,世界各先進國家頂尖外科醫師無不致力於更先進、完善的臂神經重建手術方法。在不斷的創新神經顯微手術方法及教學之餘,杜院長也積極研究現今備受關注的細胞治療應用,期盼未來政府加速開放相關醫療許可,將細胞治療應用於脊神經重建上,可望再將脊神經重建創新療法推往下個嶄新里程碑。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5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夏天孩子水喝太少,小心鬧便祕!當孩子排便時,糞便形狀粗大塞住馬桶,或是呈現顆粒狀,尤其喊著肚子痛,甚至屁股痛,就要特別注意,如果便祕症狀嚴重,還有可能出現肛裂滲血。 天氣熱,有便祕困擾的孩童,較平時約增加3成。 1名5歲小宇,平時約1、2天排便1次,多為軟糊至成條狀。上幼稚園後近1個月,間隔2、3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美是人的天性,不管是哪一個年齡層,對於美總是無法停止追求;不同年齡的人,對美麗的定義與維護也會有不同的設計。醫美整形醫師林鑫儀表示,不同的年齡,肌膚會有著不同的問題,近年來,醫美微整已成保養肌膚的選擇之一,加上微整形不用開刀、微創無恢復期、低危險性等特性,已經普遍為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長期出現幻覺幻聽 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因長期被污名化,使許多患者不願就醫導致延誤治療,為了矯正民眾的錯誤認知,衛福部近年來已正式將精神分裂症正名為「思覺失調症」,藉此擺脫負面偏見。思覺失調症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與腦內功能運作失常有關,好發於青少年晚期及成年初期...

閱讀詳情 »

(來源:林宏洲醫師提供)白內障型式很多種 後極性白內障手術風險最高眼睛水晶體的結構最中心是水晶體核,其外層是水晶體皮質,最外層是由囊袋包圍,因此當水晶體變成白內障時其型式有很多種,例如有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後囊下白內障、後極性白內障、及混合型白內障等,其中手術風險最高的白內障就屬後極性白內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