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佳? 搞懂食用油製程聰明挑選!

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佳? 搞懂食用油製程聰明挑選!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因為怕胖、控制體重,或追求養生,不少人飲食清淡,幾乎不太吃油,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提醒,油脂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如果長期缺乏脂肪酸,皮膚變差、乾燥,容易出現縐紋,看起來會比實際年齡老了老幾歲。


烹調方式不同 挑選的油品也不同


「挑選油品是1門學問。」蘇秀悅說,應該依照烹調處理方式來決定油品種類,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含量(85%以上)較高,一般建議,用於低溫處理,不宜炒炸。


相較之下,牛油、豬油、棕櫚油則因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熔點高,氧化安定性佳,一般用來高溫油炸,例如,坊間鹽酥雞、炸雞、炸薯條,都會選擇這類油脂。


食用油如何製成? 這兩大步驟精煉出食用油


食藥署表示,在食用油製程中,包括「油脂抽取」與「油脂精製」等兩大步驟,前者以食用植物油為主,可分為壓榨法與萃取法。


壓榨法是將原料經過精選、清洗、浸潤、去皮、破碎、加熱後,以壓榨機直接壓榨,使油脂流出。適用於油脂含量高(超過50%以上)的原料,最典型的壓榨油品就是橄欖、花生,以及國人熟悉的苦茶油。


至於最常見的大豆沙拉油,則屬於「油脂精製」油品,因為黃豆的油脂含量只有20~30%,必須使用萃取法來提煉,將原料組織破碎壓成片狀,蒸煮加熱後,再以熱溶劑進行萃取,溶出油脂,再透過加熱過程,使溶劑揮發,減少殘留在油品的比率。


不過,第1階段的粗製油脂外觀較混濁、色深、有不良氣味,口感與品質也比較差,且容易造成油脂氧化。因此,油脂必須再經過精製或精煉等程序,提高食用油的安定性與保存性。


避免高溫起鍋 減少油炸方式的烹調食物


如何正確用油?國健署建議,可以多使用植物油,但應避免高溫起鍋,並少用糖醋、醋溜、油炸、油煎、爆炒、油淋等烹調方式。再者,盡量以清蒸、水煮、川燙、清燉、涼拌等少油方式來烹調食物。


此外,不論用哪1種油品來油炸食物,長期食用,都會影響健康,因此,避免以食用油來炸食物,而炸雞、雞排的外皮,最好去除,以免攝取過多脂肪,平常少吃等油脂含量較高的加工食品。


1天吃多少油才健康? 國建署建議攝取1湯匙堅果量


許多人不太吃油,國健署建議,可多吃花生、芝麻、腰果、杏仁、核桃等天然堅果種子,每日建議攝取約1湯匙量,約為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就能補充好的脂肪酸。


蘇秀悅提醒,少吃油,就能減少熱量攝取,控制體重,但三餐都是水煮食物,例如,燙青菜、水煮雞胸肉,身體容易流失植物性礦物質,且營養素不足,長期下來,皮膚狀況變差,臉皺變老,不可不慎。


更多NOW健康報導
▸包皮紅腫推不開別隱忍 包皮槍環切吻合器讓小弟出頭天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我想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會有這麼多的育齡婦女做上環手術.在自己的身體裡放入異物,造成子宮永遠有類似炎症的情況來避免懷孕。因為自己的經歷,我看了不少書,也詢問過熟悉的幾位醫生,現在的醫院,上環都認為是小手術,在門診的計生室就可以操作,消毒都不會很嚴格,無論大小醫 院,所以現在婦科病發病率年年上升。...

閱讀詳情 »

    家長原本想預防皮炎 小屹屹健康出生,四個月大時卻被診斷為腦癱,這個噩耗讓全家人都難以相信。 25日,東莞市兒童醫院有關負責人透露,醫護人員在檢測後發現小屹屹重度鉛中毒,而罪魁禍首竟然是其父母從老家帶來的紅丹爽身粉。 “患兒就診時雙下肢無力,不能擡頭和註視,呈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40歲婦女,半年來不斷出現眩暈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一度走路不穩,直到某次昏倒才緊急就醫,經診斷後醫師確診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高雄開業中醫診所院長蘇聰明指出,主要是因患者內淋巴分泌過多,且吸收功能障礙,經由服用導水止眩湯後,才逐漸舒緩。臨床上,許多患者都曾有暈...

閱讀詳情 »

社會的審美觀一直在變,現代人一般認為瘦弱的女孩比較美。每個胖胖的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希望自己瘦下來時會變得超級美麗,震撼眾人。永遠不要小看那些胖女孩,因為她們減肥成功後說不定真的會讓你震驚,下面這個女孩就是如此。   ▼從她上傳的照片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個女孩的改變,剛開始她是朋友中最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