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佳? 搞懂食用油製程聰明挑選!

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佳? 搞懂食用油製程聰明挑選!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因為怕胖、控制體重,或追求養生,不少人飲食清淡,幾乎不太吃油,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提醒,油脂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如果長期缺乏脂肪酸,皮膚變差、乾燥,容易出現縐紋,看起來會比實際年齡老了老幾歲。


烹調方式不同 挑選的油品也不同


「挑選油品是1門學問。」蘇秀悅說,應該依照烹調處理方式來決定油品種類,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含量(85%以上)較高,一般建議,用於低溫處理,不宜炒炸。


相較之下,牛油、豬油、棕櫚油則因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熔點高,氧化安定性佳,一般用來高溫油炸,例如,坊間鹽酥雞、炸雞、炸薯條,都會選擇這類油脂。


食用油如何製成? 這兩大步驟精煉出食用油


食藥署表示,在食用油製程中,包括「油脂抽取」與「油脂精製」等兩大步驟,前者以食用植物油為主,可分為壓榨法與萃取法。


壓榨法是將原料經過精選、清洗、浸潤、去皮、破碎、加熱後,以壓榨機直接壓榨,使油脂流出。適用於油脂含量高(超過50%以上)的原料,最典型的壓榨油品就是橄欖、花生,以及國人熟悉的苦茶油。


至於最常見的大豆沙拉油,則屬於「油脂精製」油品,因為黃豆的油脂含量只有20~30%,必須使用萃取法來提煉,將原料組織破碎壓成片狀,蒸煮加熱後,再以熱溶劑進行萃取,溶出油脂,再透過加熱過程,使溶劑揮發,減少殘留在油品的比率。


不過,第1階段的粗製油脂外觀較混濁、色深、有不良氣味,口感與品質也比較差,且容易造成油脂氧化。因此,油脂必須再經過精製或精煉等程序,提高食用油的安定性與保存性。


避免高溫起鍋 減少油炸方式的烹調食物


如何正確用油?國健署建議,可以多使用植物油,但應避免高溫起鍋,並少用糖醋、醋溜、油炸、油煎、爆炒、油淋等烹調方式。再者,盡量以清蒸、水煮、川燙、清燉、涼拌等少油方式來烹調食物。


此外,不論用哪1種油品來油炸食物,長期食用,都會影響健康,因此,避免以食用油來炸食物,而炸雞、雞排的外皮,最好去除,以免攝取過多脂肪,平常少吃等油脂含量較高的加工食品。


1天吃多少油才健康? 國建署建議攝取1湯匙堅果量


許多人不太吃油,國健署建議,可多吃花生、芝麻、腰果、杏仁、核桃等天然堅果種子,每日建議攝取約1湯匙量,約為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就能補充好的脂肪酸。


蘇秀悅提醒,少吃油,就能減少熱量攝取,控制體重,但三餐都是水煮食物,例如,燙青菜、水煮雞胸肉,身體容易流失植物性礦物質,且營養素不足,長期下來,皮膚狀況變差,臉皺變老,不可不慎。


更多NOW健康報導
▸包皮紅腫推不開別隱忍 包皮槍環切吻合器讓小弟出頭天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春暖花開之計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肥胖的MM現在比較痛苦自己臃腫的身材,身材姣好的MM姿色更是出眾。想要減肥還沒有行動的MM可要抓緊時間啦,不然真的徒傷悲。現在就教肥胖者一招如何快速減肥。一起來看看具體是什麼秘方吧。   圖翻攝自gigcasa 下同 兩個月瘦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腸病毒71型今年恐大流行,家長都擔心孩子還成為「重症候選人」,究竟有沒有方法預防?醫師強調,腸病毒就是病從口入,只要多洗手、戴口罩,確實遵循洗手步驟,就是目前最好的預防方法。 多數腸病毒71型 可自然康復 據統計,腸病毒71型大約每3年會大流行,1歲前重症率萬分之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陳姓女嬰出生時,因呼吸容易喘,醫師聽診後發現心雜音,轉小兒心臟科檢查,透過心臟超音波發現,她的心室中膈缺損及心房中膈缺損,也就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衛福部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有心雜音不見得就有心臟病,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以初步判斷是否為良性心雜音,不少先天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8歲女性,罹患巧克力囊腫4度復發,但沒有明顯不適,過了20個月才就醫,檢查竟發現,變成14公分的惡性卵巢腫瘤,只能將子宮、卵巢及淋巴全部切除。 巧克力囊腫變成卵巢癌 收治個案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該患者前後曾接受3次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2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