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勿輕忽! 慎防炎夏4種常見熱傷害

勿輕忽! 慎防炎夏4種常見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今年夏天台灣地區頻創高溫,相關的熱傷害案例也增加,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忠紘醫師指出,常見的熱傷害共分四類,包括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熱中暑。當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皮膚無法有效散熱,就會因體液過度流失,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

近期台灣的天氣十分炎熱,對於在大熱天下工作的人,需要特別留意中暑和各種熱傷害。蔡忠紘提醒,要避免相關熱傷害,最好避免在烈日下工作過久,穿著上最好以淺色寬鬆衣物為主,並保持環境通風。此外,像是抗組織胺、抑制腸胃蠕動用藥、或是某些抗精神病用藥,會抑制排汗,更易造成熱傷害;年長者由於代償機能退化,也要留意熱傷害發生。

蔡忠紘表示,熱傷害最常見的有四類,第一種是熱衰竭,屬於較輕微的熱傷害,主因是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液體或電解質造成。常見症狀是,大量出汗、疲倦、身體軟弱無力、血壓降低,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最好盡快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運動飲料。第二種是熱痙攣,是因在高熱環境下活動時,因流汗過多,造成體液喪失與電解質失衡,導致肌肉痙攣。解決方式同熱衰竭,但還要伸展按摩抽筋的肌肉。如果痙攣劇烈,甚至影響腹壁肌肉,應盡快送醫。

第三種是熱昏厥,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使大量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處理方式是到通風處休息,保持呼吸道暢通,若出現持續性昏厥或生命徵象不穩,應盡快送醫。

最後一種是熱中暑,蔡忠紘強調,熱中暑為最嚴重的熱傷害,大多是發生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造成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失衡,皮膚因為無法散熱而乾燙,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所以,若發現前三種熱傷害應盡速處理,避免進展成嚴重的熱中暑。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239

相關推薦

別小看「電玩失調症」嚴重性!宇杰(化名)是大學新鮮人,因為個性害羞,剛到新環境不知道該怎麼跟同學互動,所以聽到有人在討論電玩連線遊戲時,便想可以藉此來認識新朋友。沒想到卻因此上癮,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路上,常常玩到半夜還不睡。長期下來,不只每天無精打采,上課遲到、影響課業;更少有機會與同學互動聊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正面表述」的力量,每當新月許願時,看到星座專家都會提醒大家,一定要用正面的語句來描述自己的願望,例如避免說:我不要我身邊充滿討厭的人,而是要說:我希望我身邊充滿令人開心的人,因為,你要明確地說出你的「需求」。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只清楚自己不要什麼諮商心理師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65歲女性,晨起及夜間躺下睡眠時,常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影響睡眠,且有鼻涕倒流症狀,時常覺得喉嚨有異物感,甚至疼痛,因此至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求診,治療後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狀況明顯改善,解決多年過敏問題,終於能安然入睡,睡眠品質改善,白天不再昏昏欲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0歲女性,平時熱愛爬山,為了今年攀爬百岳的目標,兩個月前開始到健身房訓練,且一週兩次跑運動場十圈,約5公里左右,但近來卻發現膝蓋有異物感,就連走路時都感到膝蓋卡卡,因症狀持續未好轉,便就醫求診,經X光檢查後,確診為因軟組織磨損狀況不同,才導致膝蓋不適。從事高強度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