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化療不一定掉髮!醫揭化療4大迷思:關鍵在「吃對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化療不一定掉髮!醫揭化療4大迷思:關鍵在「吃對藥」

不只是癌症病患,就連一般人聽到「化療」2字都會感到恐慌,常會聯想到嚴重難耐的不良反應,或是和癌症末期畫上等號!但醫師提醒,許多民眾對於癌症化療常見的迷思印象,多存在於臨床治療上的不適和副作用,其實化療在癌症治療扮演著重要角色,關鍵在於與醫師正確溝通,了解使用化療的時機與注意事項,才能有效抗癌。常見民眾對化療的誤解包括:


迷思1:使用化療代表疾病已經到末期?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吳佳哲表示,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藥品來摧毀或抑制癌細胞,是癌症的治療方式之一。醫師會依據癌症的種類、腫瘤的分期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以及選擇不同的化學治療藥品。例如開刀主要針對局部處理,若腫瘤已經離開原發部位,甚至轉移到其他器官,就必須藉由化療做全身性治療;然而像白血病這類血液癌症,化療則是治療的優先選項,且反應非常好。

因此,並非癌症末期才使用化療,現在化療甚至普遍運用在早期癌症來增強手術的效果:比如在手術前先做化療,讓腫瘤縮小以增加手術成功率;對於乳癌或肺癌這類容易轉移的癌症,手術後追加輔助性化療,可降低日後腫瘤轉移或復發的機會。

迷思2:化療的不良反應會一定讓頭髮掉光?
化療是透過化學藥品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讓癌細胞凋亡,但同時也會傷害到正常細胞,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大量掉髮、嘔吐、口腔黏膜破損等。其實不同化療藥品產生的不良反應不盡相同,以乳癌為例,俗稱小紅莓(doxorubicin)的化療藥品在施打1至2個療程後,掉髮的發生率幾乎100%;但若使用另一種化療藥品如:溫諾平、威若賓(vinorelbine),其不良反應主要為白血球低下及腸胃症狀,但幾乎不會嚴重掉髮。

吳佳哲建議,病人可以和醫師先溝通最擔心什麼不良反應,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有機會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以避開特定不良反應的藥品。

迷思3:化療一定要住院才能治療?
早期鉑金類化療藥品可能造成嚴重的嘔吐不適,病人會非常虛弱,往往需要住院;但現在有許多藥品可大幅降低嘔吐的不良反應,因此做化療未必一定要住院,而是視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定。

吳佳哲舉例,如大腸直腸癌患者使用5-FU化療藥品,由於要持續輸注24小時甚至48小時,早期必須要住院治療,但現在可選擇用化療奶瓶(攜帶式化療輸液器),可以隨身進行化療,病人仍可兼顧工作或是家庭照護,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迷思4:化療過程感到不適只能勉強忍耐?
化療的療程雖然有預估計畫,但往往隨病況變化去調整治療步調,醫師會定期替病人抽血監測,若預期繼續用藥可能產生併發症,就會延後治療或暫停治療。有些不適感是很主觀的,像是化療造成的疲倦感,醫師很難明確知道有多嚴重,建議病人可以透過症狀的描述,讓醫師去評估如何調整治療方向。

吳佳哲說明,在治療過程中若有任何難耐的不良反應,都可以跟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要如何調整,例如施打劑量減少、延長施打頻率、抑或是單純處理不良反應,醫師會在療效與不良反應當中去取得平衡。

抗癌治療選擇透過「醫病溝通」共同決策
吳佳哲表示,罹癌後的治療選擇需要醫師與病家共同討論,除了衡量有哪些治療武器跟可能面臨的不良反應,還要考量病人年紀、身體狀況、疾病別、器官剩餘功能等,才能量身打造最符合需求的個人化醫療。

吳佳哲也建議病患在進行化療時可放輕鬆,比如有些針劑一次要打3小時,可以帶本書去看來轉移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維持體重及體力,這是抗癌基本的要件。如果治療後味覺變得不好,未必要堅持清淡飲食,而是要想辦法讓病人能正常吃飯,比如吃些重口味食物增加味道,或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如果真的吃不太下去,才退而求其次藉由配方營養品來補充。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文成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49例境外移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了因應近日疫情加溫,除了宣布二級警戒繼續延長至1月24日外,外出與進行運動、唱歌、拍照、主持等活動時,全程都須戴口罩。 指...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身為忙碌上班族的你,周末在家休憩之餘,為自己做道健康滿分的餐點吧!來道蟬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最佳飲食冠軍的地中海飲食料理!只需要掌握幾個原則:大量攝取天然蔬菜、水果、香草、海鮮(魚類)、五穀雜糧、堅果和橄欖油。一起動手做道美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一向有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念,對於各種美白偏方幾乎是趨之若騖,網路上就有人流傳「牙膏可以拿來用在臉上美白除斑」,如果真的信了,當心反而爛臉甚至變黑臉!食藥署就在食藥闢謠專區撰文提醒民眾,一般牙膏中的成分,清潔牙齒可以,但用在臉上可能造成泛紅、脫皮、變黑等情形。 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的時候,年紀大及慢性病者更應留意心血管健康!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指出,門診觀察,近年來台灣人口越來越老化,高齡人口越多,慢性疾病的比例也越高,尤其是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越來越多,而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 門診就有一名71歲男性,有高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