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奶瓶輕鬆帶! 居家化療方便性高

化療奶瓶輕鬆帶! 居家化療方便性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北45歲的腸癌病友高先生,在醫師建議下,術後輔助性化療採取居家注射化療方式,期間因想嘗試轉換治療方式,與醫師討論後改為口服化療,沒想到因對口服化療之耐受性較差,產生手足症候群、明顯疲憊感等無法耐受之副作用,感覺治療負擔更大,嚇得高先生在一次口服療程結束後,改回使用居家注射化療的治療方式,他表示兩種治療療程相比,居家注射化療讓治療過程更輕鬆。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家崙醫師說明,居家注射化療顧名思義,就是在家做化療注射,不需住院,大幅節省時間與照護所需的心力,生活品質較佳,更可降低住院時交叉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對醫療院所來說,居家注射化療能解決病床供不應求的困境,避免患者因等候病床而延誤治療,同時節省醫療支出及健保負擔,可謂一舉數得。

張家崙醫師進一步解釋,以化療藥物5-FU為例,居家注射化療是經由彈性式輸液幫浦及人工血管連接至靜脈注射藥物。彈性式輸液幫浦,俗稱化療奶瓶,為塑膠材質,不需接電,靠著內部儲藥囊回彈的力量即可穩定輸注藥物。病患只需在醫院先連接上述裝置,便可攜帶回家。化療奶瓶設計輕盈,攜帶方便,回家後也不需要特別照顧,便利性佳,享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在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已是很常見的化療方式。

除了靜脈注射,居家化療也可採口服化療,二種途徑效果相當。但張家崙醫師提醒,服用口服化療藥物需特別注意相關之副作用,如拉肚子、嘴破、手足症候群等。過於嚴重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病患用藥的意願,若患者逃避或抗拒服藥,則療效將大打折扣;另外,通常患者一天需服用5至6顆左右的口服化療藥物,時常容易忘記吃藥或吃錯劑量。但倘若真的忘記服藥時,也千萬不要於下次服藥「加倍奉還」補回來,以免過量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副作用。

張家崙醫師表示,絕大部分大腸直腸癌患者,都適合使用居家注射化療,除了有自我照護能力問題、精神意識狀況不佳、或藥物耐受度不好等特殊情況之病患,才需要住院治療。醫師也叮嚀,使用化療奶瓶的病友可正常生活、外出走動,只要注意避免太陽下曝曬,以免溫度改變造成輸液速度的改變。居家化療不僅可提供良好的治療效果,也可維持病患日常作息,讓患者仍能享有「腸」久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43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清潔工小陳於春節前嚴重腹瀉長達5天,頭昏目眩、步態不穩地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即辦理住院,當躺在病床上時,突然感到左眼看不到、左邊一片漆黑,小陳驚嚇大叫:「誰關燈了!」,但右眼卻看的清清楚楚,病房內的燈是亮著的。經眼科醫師緊急會診檢查發現,小陳的左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苗栗報導】別以為失智症是老年人的專利,實際上失智症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日常飲食中含有的重金屬、農藥及過氧化物等,都可能是造成失智的原因之一。若不及早預防,等到發現時藥物治療僅能延遲失智症病程,無法治癒;對於家屬而言,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也會是沉重的負擔。 不只忘東忘西! 記憶力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的邊境防疫措施一向相當嚴格,本國籍人士需持搭機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而符合特殊條件之外籍人士,需持搭機前2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成功入境後皆需檢疫14天。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從台灣自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你身邊一定有個朋友或同事,只要喝一點酒,就會臉紅吧!過去大家會以為代表他酒量好,衛福部告訴你,完全錯誤!這是他的臉在亮紅燈,告訴大家他有「酒精不耐症」,繼續喝下去會很危險。 一喝酒就臉紅就別再喝了 你真的不適合喝酒! 相信在衛福部的「總柴」大力宣導下,讀者對酒精不耐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