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化療奶瓶輕鬆帶! 居家化療方便性高

化療奶瓶輕鬆帶! 居家化療方便性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北45歲的腸癌病友高先生,在醫師建議下,術後輔助性化療採取居家注射化療方式,期間因想嘗試轉換治療方式,與醫師討論後改為口服化療,沒想到因對口服化療之耐受性較差,產生手足症候群、明顯疲憊感等無法耐受之副作用,感覺治療負擔更大,嚇得高先生在一次口服療程結束後,改回使用居家注射化療的治療方式,他表示兩種治療療程相比,居家注射化療讓治療過程更輕鬆。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家崙醫師說明,居家注射化療顧名思義,就是在家做化療注射,不需住院,大幅節省時間與照護所需的心力,生活品質較佳,更可降低住院時交叉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對醫療院所來說,居家注射化療能解決病床供不應求的困境,避免患者因等候病床而延誤治療,同時節省醫療支出及健保負擔,可謂一舉數得。

張家崙醫師進一步解釋,以化療藥物5-FU為例,居家注射化療是經由彈性式輸液幫浦及人工血管連接至靜脈注射藥物。彈性式輸液幫浦,俗稱化療奶瓶,為塑膠材質,不需接電,靠著內部儲藥囊回彈的力量即可穩定輸注藥物。病患只需在醫院先連接上述裝置,便可攜帶回家。化療奶瓶設計輕盈,攜帶方便,回家後也不需要特別照顧,便利性佳,享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在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已是很常見的化療方式。

除了靜脈注射,居家化療也可採口服化療,二種途徑效果相當。但張家崙醫師提醒,服用口服化療藥物需特別注意相關之副作用,如拉肚子、嘴破、手足症候群等。過於嚴重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病患用藥的意願,若患者逃避或抗拒服藥,則療效將大打折扣;另外,通常患者一天需服用5至6顆左右的口服化療藥物,時常容易忘記吃藥或吃錯劑量。但倘若真的忘記服藥時,也千萬不要於下次服藥「加倍奉還」補回來,以免過量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副作用。

張家崙醫師表示,絕大部分大腸直腸癌患者,都適合使用居家注射化療,除了有自我照護能力問題、精神意識狀況不佳、或藥物耐受度不好等特殊情況之病患,才需要住院治療。醫師也叮嚀,使用化療奶瓶的病友可正常生活、外出走動,只要注意避免太陽下曝曬,以免溫度改變造成輸液速度的改變。居家化療不僅可提供良好的治療效果,也可維持病患日常作息,讓患者仍能享有「腸」久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431

相關推薦

氣候變化大,心血管疾病恐成奪命殺手!根據《英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顯示,「氣溫每降低攝氏1度,一個月內罹患心腦血管疾病機率增加2%。」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許榮彬主任呼籲,長輩一旦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等2大主要症狀,應該立即就醫診斷治療。尤其,如果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而不自知,嚴重出現急性心臟衰竭而...

閱讀詳情 »

小孩出現夜尿頻頻,父母親每天洗被單都洗到來不及,除了小孩本身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甚至產生自卑感,也會造成父母很大的挫折感。中醫對於小孩遺尿症也有調理治療的方法,透過雷射針灸和中藥治療,可以解決夜尿的困擾。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表示,超過5歲仍有尿床,需要醫師評估治療。(圖片提供/花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中老年者常有下肢水腫情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志提醒,造成原因甚多,其中,若是長期臥床患者,可能是下肢靜脈血栓而致,務必留意,提早治療,降低日後可能造成肺動脈栓塞風險。7 旬婦長期臥床 致下肢深層靜脈血栓險致命台中 78 歲李阿嬤因膝蓋不適、長年臥床,先前...

閱讀詳情 »

沒有刻意減重,體重卻明顯下降暴瘦,先別高興太早!可以量測一下血糖值,儘管血糖還未達到糖尿病的定義,卻已經在危險邊緣,小心糖尿病前期悄悄逼近。雖然還不需要吃藥控血糖,但是,飲食、運動此時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另外,中醫依體質辯証論治輔助調理,也能助一臂之力,像是透過黃耆、陳皮等製成茶飲,也是不錯控血糖的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