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卵巢癌年輕化 BRCA基因突變機率高

卵巢癌年輕化 BRCA基因突變機率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40歲的林小姐,有兩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因為經常腹脹不適,至診所檢查赫然發現卵巢有6公分的腫瘤,趕緊至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卵巢癌,且癌指數將近500,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立刻安排手術,並於術後接受化療,接著以PARP抑制劑作為維持性療法,至今快2年,癌指數都低於10,恢復良好。

卵巢癌發現7成為晚期 難治癒易復發

卵巢癌為女性癌症第7名,每年新增1500-1600多人,且發現時75%都為晚期。王毓淇主任解釋,子宮頸癌、內膜癌會有出血的徵兆,大部分可以在早期被發現,卵巢癌無法以抹片進行預防篩檢,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腹脹就醫時多為第三期之後。更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很難治癒,研究顯示有70%在3年內都會復發,且一旦復發,終究會復發,每次復發時程也會越來越接近,平均存活期約40個月。

圖片

治療走向精準個人化 BRCA基因突變者標靶延復發

目前治療採複合式療法,先以手術盡可能將腫瘤切除乾淨,再搭配化學治療,但因為高復發率,現臨床會再以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PARP抑制劑)進行維持性療法,也就是延長無疾病存活期,延緩復發時間。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在卵巢癌首次治療時使用,能夠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血液養分供應,與術後化療併用,預防癌症復發機率。

另外,近年來癌症走向個人化、精準治療,目前已發現若BRCA基因突變,將會有20~40%機率罹患卵巢癌。王毓淇主任指出,全台約有10~15%左右患者具有BRCA基因突變,這類型患者使用PARP抑制劑成效出現突破,也為醫界及患者帶來新曙光。

PARP抑制劑納健保 手術化療後接續維持性療法

目前已有PARP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只要是BRCA基因突變、對一線鉑金類化療藥物有反應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手術、化療後,可接續使用作為維持性療法,盡可能避免復發。卵巢癌罹病年齡平均50多歲歲,但近年來也有年輕化趨勢,王毓淇主任提到,若有家族史的年輕患者,就極有可能為BRCA基因突變,建議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現在因大環境影響、飲食精緻化、平均壽命延長,罹癌人數逐漸增加,但王毓淇主任建議,若罹患卵巢癌不用過於害怕,現今治療手段進步,精準醫療可以明確針對個人提供幫助。即使化療有任何不適,也建議要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逃避治療,醫師可以減低劑量或是給予輔助藥物,只有配合醫囑,才能遠離疾病威脅。

【延伸閱讀】

基因檢測助攻精準治療 卵巢癌復發延後4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彰濱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隋善中雖無抽菸史,且長期保持運動習慣,但今年初,經由低劑量64切肺部電腦斷層檢查後,卻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病變,手術治療後,證實為第一期肺腺癌,術後只需接受定期追蹤即可。副院長隋善中不吸菸,也未有咳嗽等症狀,幸好經由64切肺部電腦斷層,才及時發現罹患肺腺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一名九十歲老翁,今年年初因腰痛、下肢無力、無法走路而送至署立台中醫院求診,經手術治療後卻發生健忘、睡眠不佳、拒絕出門等現象,生活自理能力突然退化,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失智症引發。署立台中醫院心智發展科主任劉駿熒指出,這名患者除了有高血壓外,平日身體硬朗、生活自理能力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泌尿道感染高危險群主要是因平時少喝水、習慣性憋尿,甚至是性行為前後喝水不足所導致;嘉義基督教醫院護理師謝玉惠指出,女性憋尿比例較高,若又刻意少喝水,減少尿意產生,長期下來,恐造成慢性傷害。護理師謝玉惠進一步說明,除了養成不憋尿習慣,平時可多補充促使尿液酸化的食物,像維他命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B型肝炎在台灣帶原率約15%至20%,居世界第一位,如帶原者未正確積極治療,B型肝炎會從慢性肝炎演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得輕忽!花蓮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楊振杰表示,病毒性肝炎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一直是東方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並不是這種疾病難以治療,而是肝臟沒有痛覺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