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灰指甲也有高風險族群 快檢查你是其中之一嗎?

原來灰指甲也有高風險族群 快檢查你是其中之一嗎?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說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最先想到的就是灰指甲。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等。醫師提醒,並非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甲癬,必須由專業醫師診斷才能正確判斷。


那些人容易得到甲癬?


1.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會增加黴菌感染風險,而且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感覺神經變遲鈍,很容易因為甲癬的存在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發生蜂窩性組織炎。
2.免疫抑制的患者:例如愛滋病患者、洗腎病患、器官移植的患者。
3.肥胖。
4.抽菸。
5.年老。
6.職業:需要長時間穿鞋,如不透氣防水鞋之類的工作,有許多中學生長時間穿著皮鞋、布鞋,也是屬於高風險族群。
7.穿不合腳的鞋子:因不合腳的鞋子會導致指甲反覆,受到外力產生不良影響。
8.遺傳體質: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容易得到黴菌感染,主因是體質比較無法清除黴菌感染。
9.指甲美容不當。


原來灰指甲也有高風險族群 快檢查你是其中之一嗎?
▲這些人應注意,是甲癬的高危險群。(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圖/NOW健康製作)


醫師教你灰指甲怎麼治療


邱足滿醫師指出,目前治療灰指甲的用藥,包括口服、外用、雷射和拔掉指甲等方式,分別介紹如下:


1.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周後各檢測1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1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


2.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周1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至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周的藥膜。


3.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2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


4.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仍會再次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


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2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包皮過長讓「男人味」噴發 這些情況建議「割」了再上
▸早晚1杯奶、3餐優蛋白 遠離肌少症「營」在均衡飲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李先生七十多歲,是一名退休工人,多年前因為口腔黏膜疣狀增生接受手術切除及補皮,後來又因為有白斑問題進行雷射手術切除,當時李先生認為,既然是良性腫瘤且已經手術切除,應該就沒事了不用再回診追蹤。結果一別三年,直到今年2月,李先生覺得脖子腫腫的,嘴巴裡面也感覺有些凸凸的異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醫療科技的演進,帶動精準醫療的發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智能藥物調劑系統、iTPass APP、與胚胎即時影像監控培育系統等智慧醫療;從掛號、報到、繳費至加護病房全都導入自動化智能系統外,今年更將自動化的腳步延伸至手機就醫服務與藥物智能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來,AI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廣泛應用到各種疾病的臨床診療,生策會主辦的第三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國泰綜合醫院展出腸道內視鏡影像AI系統、智慧病房、細胞治療等7項特色醫療,結合霖園集團國泰健康管理、國泰人壽,分別展出產後護理等整合性服務,期盼透過參展傳遞醫療科技新應用及預防健康管...

閱讀詳情 »

【NOW 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生緣生物科技與元智大學姚少凌教授長期 進行產學合作,近期以「適用多種來源間質幹細胞之無血清/無血漿增生長培養基」計畫的成果,榮獲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108年度產學合作計劃成果特優獎。   元智大學化材系生技所教授姚少凌表示,幹細胞是所有細胞起源,可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