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癌3大元兇 注意5大警訊

口腔癌3大元兇 注意5大警訊

62歲歌手陳昇在臉書貼文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因而取消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也引發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位居2017年十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

醫師提醒,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有異常應盡速就醫。

「破斑硬突腫」5大徵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九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為國際認定的第一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從癌登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增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


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週未癒合,應就醫檢查。

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

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

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

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上述是基本原則,也有例外。周怡江說,曾有病人怪罪是拔牙造成口腔癌,其實是因牙齦原來就長腫瘤而不知,齒槽骨被癌細胞侵襲,造成牙齒動搖,或甚至把牙齒推開移位,以為是單純牙周病,但拔牙後傷口卻遲遲無法癒合,是因為腫瘤細胞持續生長所致。當口腔出現異常情形,應盡速就醫。

癌前病變勿拖延就醫 高風險定期檢查降死亡率

雖然臺北市口腔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比其它縣市低,但如有癌前病變,仍要積極處理不能輕忽,因有癌變風險,視需要須做切片檢查細胞型態,決定治療方式,這階段治療也不會影響臉部外觀。


白斑: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斑塊或斑狀。

紅斑: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塊,合併有組織退變的現象,癌化機率相當高。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下組織層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現象,纖維組織增加造成張口受限,口腔黏膜活性減低進食時易受食物刺激並產生潰瘍。

口腔扁平苔癬:口腔黏膜出現交錯角質化條紋、斑塊等變化。癌化之機率較低。

疣狀增生:口腔黏膜表面整體呈現乳突狀或疣狀的突起。


口腔癌分四期,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五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掉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及放射線、化學治療。周主任說,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千萬不可輕信。

口腔癌病人通常是靠勞力養家的中年男性,為家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會造成家庭重大損失。周怡江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健保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有篩檢需求者可洽北市聯醫診間或癌篩櫃檯安排。

【延伸閱讀】

肝癌破裂昏倒送醫!她靠手術加免疫療法救回一命腫瘤指數35000降到100

春天來了頭髮越掉越多怎麼辦? 生髮帽正夯教您選購注意事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高氣爽,正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時候,一名6歲幼童因為住家周圍都是稻田,幼童和母親於曬衣場曬衣服時因為不小心踢到洗衣機,驚嚇到躲在底下的蛇故被咬傷。剛送醫時患肢紅腫又因燈光照明不足、情緒一時慌亂,無法在第一時間辨識是否為毒蛇,經醫師評估後,立即給予出血性及神經性毒蛇血清注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 落實防疫工作颱風影響加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帶來的豪雨,造成部分地傳出零星災情,提醒民眾務必做好防疫工作;疾管署指出,尤其淹水地區,應加強環境整頓,在積水退後清理家園,務必落實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完善個人防護,且注意飲食衛生,才能堵絕傳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民眾在遭逢病痛受傷時,往往就是撥打119給消防局的緊急救護單位。反應的另一端,則是負責救護醫院的急診室,急診醫護人員須在最短時間內,接收病患並做出快速精確的急救醫療反應,方能降低意外事故或是急病所帶來的傷害與死亡,提高救護服務品質。醫護人力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工程師一眼視力模糊 一眼視力只剩0.142歲黃先生是研發工程師,有輕微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病史2年,平時服用藥物卻不太規律,還時常以抽菸紓壓。某天覺得一眼視力模糊,卻不以為意,拖了3個月之後至眼鏡行重新驗配眼鏡,卻也無法以眼鏡來矯正視力,才趕緊就診。經由視力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