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大收治3名新冠重症病患 護理團隊全副武裝搶救生命

台大收治3名新冠重症病患 護理團隊全副武裝搶救生命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大醫院今(18)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新冠肺炎收治病患治療狀況,包括全台葉克膜治療時間最長的病患A先生、與瑞德西韋實驗患者,總共17人,每位病患都必須跨團隊治療,尤其前線護理師不畏巨量病毒,全副武裝站在病患身旁,不論拍痰、抽痰、管灌餵食等處置毫不害怕,拯救回許多岌岌可危的生命。


台大醫院收治17名新冠病患 半數中重症治療難度高


台灣大學副校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台大醫院目前收治17名病患,當中3名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6名有輕度肺炎,占總病患52.9%,半數都是中重患者,與全國新冠肺炎患者,半數以上都是輕症比例相當不同,並且台大新冠病患有7名接受瑞德西韋、8名接受奎寧實驗治療。


3名台大醫院新冠重症患者,除1名使用葉克膜33天,創下新冠治療葉克膜治療最長天數,插管、加護病房天數、總住院天數,分別為37天、47天、75天;另外2名分別插管14天與4天,在加護病房住了23天與6天,總住院天數33天與23天。張上淳特別說,在非常危急的狀態下,3位重症病患都被全數救回生命。


肺部狀況不好仰賴「拍痰團隊」 每拍痰1次耗時1小時


嚴重肺炎患者肺部狀況不好,一定要有醫護人員協助拍痰,才有可能穩住病情,然而在病房內拍痰極危險,感染的危險就像在槍林彈雨中搏命演出。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醫師古世基表示,面對新冠患者,台大醫院組成「拍痰團隊」,至少每2人1組,1人協助病人側翻,1人幫忙拍背,兩側都各要拍10分鐘。


古世基強調,不能只看2側各拍10分鐘,只花20分鐘,同時也要整理病人身上管線,加上穿脫防護設備,每次拍痰就要耗費至少1個小時,並且每2個小時就要拍痰1次,照顧1位新冠病患,必須耗費大量醫療人力,單僅護理人員就必須長時間「全副武裝」,其他還有醫師、檢驗師、治療師等人員。


護理師身心壓力巨大 經驗傳承相互打氣


任何病人在加護病房時期,所有疾病與生理需求都由護理人員協助,包含給藥、翻身、拍痰全都由護理師執行,然而新冠肺炎患者具有高度傳染性,必須全身穿著「兔寶寶裝」,戴著N95口罩、面罩、2層手套,行動非常不方便,呼吸與視線也都受影響,同時也擔心防護用具破損,身心壓力都非常大。


古世基特別說,護理人員讓自己最感動,有些在SARS期間,就有協助治療過病患護理師,帶著年輕一代護理師,傳承著經驗,大家相互打氣,特別在新冠疫情很多未知狀態下,只要病患有需要,就要進入隔離病房,相當值得所有人尊敬;同時醫護間隨時保持聯繫,只要有任何狀況就會相互通知,立即處理狀況。


前線醫護人員 台灣醫療重要根基


古世基持續說明,治療新冠過程中,很多人默默付出,站在第1線處置,讓專家想法能夠落實。台灣醫療量能最重要的根基,就是前線的醫護人員,他們能夠不斷的經驗傳承,心裡的不安一定會有,但在護理師們一同團結下,與醫生等治療人員一同照顧病人,才能讓很多新冠不論輕重症患者,都能康復解除隔離。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夏日芒果吃太多皮在癢! 問題正是因為「太甜了」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原本生計就有困難的弱勢團體,在防疫期間更是大受影響。為讓社會大眾看見無家者的身影,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在吉立亞醫藥基金支持下,9月9日至13日在剝皮寮舉辦「防疫下的弱勢-無家者攝影展」,透過四個展區及真人圖書館講座,希望為無家這創造就業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自從總統蔡英文宣布 2021年正式開放美豬進口,已引起各方討論,但實際上美豬早已進口多年,為何這次卻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這次開放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才會引發爭議,以下董氏基金會整理了值得關注的3大疑慮。 疑慮1:幼兒園誰來把關?恐吃到含瘦肉精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有過跑步或走路到一半突然肋骨下方劇烈抽痛的經驗嗎?好不容易想出門鍛鍊運動,跑個幾分鐘,竟然腹部右側劇烈疼痛,只能停止作罷。側腹疼痛是一種「橫隔膜痙攣」,通常發生在肝臟右側的肋間肌肉,通常與熱身不足、呼吸急促、飽飯劇烈運動、出汗太多有關,專家建議運動出現劇烈疼痛時應調整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108年度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為第5位,死因第6位並逐年升高,20年來已增加三倍。攝護腺癌已是台灣男性泌尿系統癌症的第一殺手!男性泌尿系統癌症殺手-攝護腺癌 醫師分析三原因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後男性,隨年齡發生率越高;早期多沒症狀,超過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