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將與病毒共存?借鏡國外慘痛經驗 遵守6原則

台灣將與病毒共存?借鏡國外慘痛經驗 遵守6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進入第三年,各國防疫作為不斷調整。台灣從初期沒有疫苗或藥物,以清零為目標,採取積極阻絕策略,到近期調整為以減災為目標,努力降低重症與死亡,學會持續全力支持政府防疫,也呼籲大家攜手共渡難關。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以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於4/7舉辦COVID-19防疫論壇,包括三個學會理監事出席,並邀集醫療網各區指揮官,以及公衛專家、疾管署官員等逾60人與會,針對中央防疫政策、公衛措施到醫療院所作為等進行討論。

單獨依賴疫苗 無法真正終結疫情

會中檢視藥物及疫苗的實證依據。強調在COVID-19疫情中民眾能夠回歸至新常態生活的關鍵,包括疫苗接種、檢測及監測、藥物,口罩、手部衛生等非藥物介入措施。多國資料仍然支持完整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減少住院需求;但是,單獨依賴疫苗接種尚無法完全免於感染或散播疾病,也無法達成全面的群體免疫而終結疫情。另外,許多國家輕忽非藥物介入措施,促使病毒變異株持續崛起並快速散播,不僅影響疫苗預防效果,甚至對單株抗體治療效果產生不確定性。

國際學者屢屢警告,新興傳染病全球疫情是人類健康之持續威脅。國際情勢顯示新冠病毒將常態存在,在全球化的今日,台灣必須有所因應。而各國防疫作為及成果取決於民眾認知、社會期許、政府承諾、以及基礎建設等。

借鏡各國慘痛經驗 台灣應警惕

此次論壇大家提出不同面向的意見,充分討論並有相當的共識。與會者憂心疫苗接種率不理想,尤其是長者。此外,國內抗病毒藥物準備還不理想,尤其是供貨的時程不確定;再加上藥物尚無法使用於嬰幼兒,藥物治療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國內疫情已社區化,若持續快速延燒,恐嚴重衝擊醫療量能,排擠原本非COVID-19之醫療及就醫者權益。兩年來各國慘痛的經驗,以及近期香港與韓國疫情發展,皆值得我們警惕及借鏡。

綜整論壇重要結論

1、儲備藥物、合理分配、風險分流:

考慮社會永續發展,台灣在調整往新常態生活的過程,政府應審慎規劃並考慮配套措施,包括持續準備充足的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適當分配預算及資源。建議盤點特定族群第三劑疫苗接種情形,並進行風險控管。目前疫情傳播迅速,建議快速篩檢,依據個人風險分流安置,以兼顧民眾健康安全,及保全醫療量能。

2、疫苗接種、保護自己、守護他人:
呼籲民眾,應持續秉持戒慎但不恐懼的態度,守護自我健康不鬆懈。配合各項防疫措施的進行,包含疫苗接種、手部衛生及口罩佩戴。特別是長者、孕婦、免疫低下者,應積極完成三劑COVID-19疫苗接種。另外,嬰幼兒等無法施打疫苗者的家人或其照顧者,也應積極完成三劑COVID-19疫苗接種,以提供間接保護的效果。

3、嚴守防線、管理機構、避免群聚:
疫情社區化並持續延燒,恐再度在醫療機構、人口密集機構等,引起群聚感染,機構應妥為因應,以維護病人安全及職場安全。病友及陪病者皆應配合機構之管制措施。

4、疫調匡列、適當調整、減輕傷害:
疫調等精準防疫作為在台灣防疫措施中扮演重要角色,然兩年來第一線防疫人員長期過勞,近日疫情也已超過量能。在民眾有完整疫苗接種的背景下,建議依據場域風險適當調整疫調匡列原則。

5、齊心防疫、同步防疫、台灣更好:
基於專業及社會責任,學會將持續協助政府,並加強對民眾衛教,透過公民賦權,全民攜手防疫,共渡難關。

【延伸閱讀】

本土+439 陳時中:疫情維持高點 啟動確診者居家照護

本土+384,台灣不會放棄防疫 以「減災」為現階段首要目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人的一生中發生下背痛的機率約60~80%。常見的下背痛不僅對於病人來說是極大困擾,在社會成本、醫療花費也甚鉅。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駱逸明表示,運用核心運動與肌內效貼紮治療,能讓下背痛較快緩解及改善失能程度,提升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回到工作崗位的能力。 下背痛與日後背...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news.guhantai)皮蛋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皮較鴨蛋含更多礦物質,脂肪和總熱量卻稍有下降,它能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慾,促進營養的消化吸收,中和胃酸,清涼,降壓。具有潤肺、養陰止血、涼腸、止瀉、降壓之功效。此外,皮蛋還有保護血管的作用。同時還有提高智商,...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wikihow.com 下同 相信不少人在跟另外一半同枕共眠時,都會意外發現枕邊人經常在沈睡時磨牙,甚至是有些人會在同居後,透過另一半才發現自己半夜會有這種磨牙的惡習。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會造成夜間磨牙?對人體又有何影響? 根據專業人士指出,其實在睡眠中磨牙是現代...

閱讀詳情 »

寫下這個題目,是因為是不少女生變少婦要關注的問題,現在集中解答下。 (圖片翻攝自龔曉明醫生 ) 剖腹產在過去是為解決難產的問題而出現的一個醫療措施,在過去還沒有剖腹產的時候,人類分娩大概只有陰道分娩這一條路,之後有出現陰道助產,就是採用胎兒吸引器或者產鉗輔助孩子出來,再後來剖腹產的方法的出現,大概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