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最惡性「三陰性乳癌」為何成長3倍? 台大醫透露最大元凶是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最新數字顯示,每年新增確診已來到1萬5千人大關,警訊是,台大醫師觀察發現,對比四十年前,不但整體乳癌發生率足足多了3到4倍,連最惡性、最棘手的「三陰性乳癌」亦成長3倍之多,背後最大原因就是女性晚育甚至不生,拖累乳腺對抗癌化的自保能力,想保命多得靠精準治療選擇相對應的藥物。

國人乳癌的發生率之所以一年比一年高,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林季宏點出最大元凶,單單因為女性越來越晚婚、晚育,甚至於是不生,就能直接導致乳癌風險飆增2倍;其次才是遺傳、飲食、環境等種種因素交互影響。

林季宏強調,這是因為荷爾蒙的影響所致,女性懷孕後一路分泌乳汁到哺乳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天然的保護效果,能促進細胞的轉變和成熟化,讓乳腺面對外來刺激時,較不容易癌化。

國內最棘手的乳癌類型,就是素有最凶惡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因為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及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皆為陰性,使得過往能有效抑制疾病的荷爾蒙療法和標靶治療效果不佳,無法透過這些受體來抑制、毒殺癌細胞,最後只剩下化療一途。

林季宏指出,三陰性乳癌在新確診的乳癌患者當中,比率約占13%左右,因腫瘤惡化速度快,加上仍有接近6成的人對化療反應率不佳,因此,在轉移性乳癌患者的占比便一舉增加至20%;且三陰性乳癌復發率高,一旦復發,化療效果又不好,常讓患者陷入絕望。

好消息是,這一群人過去常面臨無藥可用的治療困境,在免疫療法、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與口服PARP抑制劑等精準治療藥物出現之後,已經被打破,多了治療利器。

林季宏表示,透過檢測相對應的免疫表現或特定基因,患者可以自費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有助化療反應率提升2成左右;或者單獨使用健保在今年11月已納入給付的口服PARP抑制劑,單用效果就有6成,經濟亦較無負擔,唯一前提是患者需單獨使用於曾接受前導性、術後輔助性或轉移性化療,且具有BRCA基因突變,才適用健保申請使用條件,但無論如何都讓患者多個治療選擇。

三陰性乳癌好發於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且容易有家族遺傳,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者,終其一生有7成機率可能罹患乳癌,罹卵巢癌機率也各有5成和2成,因此醫師建議,有家族乳癌病史的女性,可以接受基因檢測,並且每年定期接受專科醫師檢查。

預防乳癌,林季宏鼓勵,女性最好早生、多生!平時則要避免高熱量、高油脂食物,不碰酒精,遠離環境荷爾蒙,尤其要多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本身就能降低乳癌發生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旦罹癌也不要氣餒,積極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婦人突發骨折竟是少見「脊膜瘤」害的! 即使良性也恐癱瘓

突破疫情封鎖!台灣水產品敲開沙國外銷大門 乳蛋肉賣歐盟只差一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新聞稿與圖稿由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我最近幫我家小花買了感覺統合的課程花了好幾萬ㄟ!」、「我看網路上廣告有感覺統合諮商師說可以上感覺統合課讓她更聰明,我就把卡給她刷下去了」。這是很多家長曾經有過的經驗,但是,真的是所有孩子都需要上感覺統合課程嗎?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國產高端疫苗從8/23起開放接種,3天內就出現4起死亡案例,為了力挺台灣自產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一再強調,高端疫苗的安全性沒有問題;而食藥署在核准通過高端疫苗的EUA後,也曾公開表示:「高端疫苗達到審查表準要求,且安全性無虞。」 今年6月高端疫苗公布二期解盲結果時,指揮...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國產高端疫苗開放接種第四天,竟已經累積4起在施打後猝死的案例。而8/25(昨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宣布,一名基隆市41歲王姓女子於8/24接種後無明顯不適,該名40多歲女性自行到台大醫院急診,診療過程突然倒下,進行急救後有恢復。以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發現有主動脈剝離的現...

閱讀詳情 »

撰文/潘以泓 今(110)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醫院醫療量能降載,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意願降低,以致癌症篩檢數量下降。經資料分析顯示,截至110年7月底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已超過240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成。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近期疫情逐漸趨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