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肺癌死亡率居冠 免疫療法助存活

台灣肺癌死亡率居冠 免疫療法助存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癌症連續35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福部2016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30年成長5.7倍,死亡率連續10年居冠;不到57分鐘即有1人因肺癌死亡,5年存活率不到2成,為十大癌症中最低,到晚期更低於5%,每一年全球更有約150萬人死於肺癌。而肺癌的治療方式,也在最近這幾十年來快速的發展。

不再只有傳統方式 免疫療法更「夯」

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科學家通過研究免疫系統和腫瘤細胞之間交互作用,了解腫瘤細胞如何演化出對抗或躲過免疫細胞的機轉,促使了免疫療法的興起。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舒帆表示,除了傳統的開刀和化學治療方式外,通過檢測肺癌細胞的基因是否具備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器突變(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EGFR mutation)或間質性淋巴瘤激酶轉位基因突變(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簡稱ALK translocation)來篩選出是否適合標靶藥物治療的方式,也是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的一大突破。

透過免疫檢查點機制 攻擊癌細胞治療

鄭舒帆醫師指出,目前針對肺癌的免疫療法是通過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的機制。腫瘤細胞通過抑制免疫檢查點蛋白讓這個機制被轉換到低下,使得腫瘤細胞可以過度的成長。而免疫療法就是為了要重新打破這個僵局,通過單株抗體結合到腫瘤細胞或免疫細胞上面的受器,減少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抑制的作用,重新喚醒免疫系統,攻擊癌症細胞來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免疫療法效果佳 結果比傳統化療優異

目前有許多臨床研究結合了免疫療法和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鄭舒帆醫師進一步指出,已經有臨床試驗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學治療效果更好。由於免疫療法的出現,讓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朝精準醫療又邁進一步。就好像標靶治療一樣,因為腫瘤特性的不同,雖然免疫療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使用,但通過配合醫師安排的檢測,找出目前醫療上最適合每一個病人的治療方式,是肺癌治療的新里程碑,已經逐漸變成未來的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即將念小學的萱萱,口齒伶俐,童言童語常逗得爸媽很開心。但近來媽媽發現萱萱開始答非所問,有時叫喚她沒什麼反應,甚至看電視越坐越近,媽媽不安的帶她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耳鼻喉科黃韻誠醫師診斷是「積液性中耳炎」,進一步檢查發現聽力已經受到影響,於是安排引流手術,術後萱萱立刻...

閱讀詳情 »

國內乳癌患者的好發年齡集中在45-55歲,比國外提早10歲,且臨床上發現,乳癌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不少2、30歲女性罹患乳癌,在接受治療與保存生育功能之間顯得兩難。不過,近來國外有研究報告發現,使用抗荷爾蒙療法,有機會幫助病患保留卵巢功能。 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建仁表示,門診中曾遇過一個30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飛機在二、三千公尺高空,有乘客不明原因休克,碰巧有醫師在場展開「空中救援」!宛若電影情節的場景,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醫師王俊堯就有兩次這樣的經驗,他呼籲民眾搭乘飛機,至少做到「三不一要」自我保健,以免在飛機上發生身體不適,甚至危及生命。機上飲酒+睡眠不足 恐致休克王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敗血症會使人體出現全身性嚴重發炎反應,隨著病程發展,恐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達20%至30%,但檢查上,要確定是否為敗血症病菌,卻得花上約96小時,才能找出正確抗生素。為了降低敗血性休克造成的死亡率,臺中榮民總醫院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開發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