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能學國外「與病毒共存」嗎? 陳時中:Say NO!

台灣能學國外「與病毒共存」嗎? 陳時中:Say NO!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名嘴鄭弘儀的廣播節目《寶島全世界》,宣導現行政策之餘,也透露,研議在元宵(15日)過後鬆綁部分措施,像是放寬醫院與長照中心的探病禁令;同時未來將針對商務客縮短檢疫時間,保全台灣的經濟。不過最大的重點是:台灣能夠學國外「與病毒共存」嗎?陳時中「Say NO」,強調不可能說要共存,就放手讓大家共存。


未來商務客檢疫時間有望縮短 研擬「5+5」顧及身心健康


在今(7)日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觀光業目前仍持續寒冬,陳時中則透露將先針對商務客進行邊境鬆綁,對觀光業很抱歉。在節目上,陳時中再次重申,「台灣以貿易立國,很多生意現在不簽訂,就再也回不來了。」因此未來將針對商務簽證做放鬆檢疫,目前與專家討論將現行隔離14天的檢疫,縮短到10天。「以國內的資料來看,確診個案於10天內多數被驗出來,即使10天後被驗出來,也沒有傳染力。少數特殊情形如外交或商務泡泡,搭配適當措施能夠將檢疫日期減得更短。」未來邊境會從商務方面放鬆,這是顧及台灣經濟的作為。10天是世界多國都能接受的長度。


過去提出「7+7」的春節檢疫專案前,也有不少人批評,擔心造成社區威脅;所幸執行至今,狀況良好。陳時中透露,如果能夠改為「5+5」,意即前5天住防疫旅館,後5天1人1戶,能夠顧及檢疫者的身心健康。


要如何「與病毒共存?」 陳時中:不可能放手說共存就共存


問到歐洲國家已經開始與病毒共存,台灣何時能跟進?陳時中認為,想做到與病毒共存,端賴醫療量能、適當的隔離、病毒變化、疫苗施打的情形而定,「我們不可能說要共存,就貿然放手讓大家共存,要在可控範圍內一步一步進行。目前做到的,是將病患分流,像是輕症要住進集中檢疫所或加強型防疫旅館,把醫院留給重症。目前Omicron變異株的重症率低,然開始共存後,母數就會增加,能不能續低很難說。現在COVID-19住院率16%,足夠因應重症病患。還有很多國家取消口罩令,但口罩我是不會放的!這是多層次保護的一環,洗手也是。」


更多NOW健康報導
▸結束長假想收心好難! 期待228連假上班族又充滿能量
▸你家年節也有「阿嬤冰箱」嗎? 專家:別弄壞食物美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都說,蛀牙填補後牙齒就變敏感性牙齒了,千萬別去補蛀牙!尤其是吃東西時牙齒會酸痛難耐,就是因為蛀牙填補的關係,造成牙齒不健康。真的是這樣嗎?牙醫師陳學甫表示,牙本質敏感的是,因溫度(主要是冷)、觸覺、化學(酸性物質)、滲透壓改變(甜食或被風吹乾的牙本質表面)等刺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阿伯有早起運動習慣,某次運動時不小心滑倒,造成大腿疼痛甚至無法動彈,緊急就醫後,醫師發現是大腿骨骨折所導致,因此緊急進行手術治療;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透過半身麻醉的方式,術後也告知患者要平躺8小時,避免出現頭痛現象,但卻使患者飽受腰痠背痛之苦。臨床上,...

閱讀詳情 »

粉瘤,醫學上稱為皮脂腺囊腫。它是由於皮脂腺腺管開口堵塞引起的皮脂腺分泌物淤積,腺體逐漸腫大而形成的「小腫瘤」。粉瘤好發於青春發育期,尤以面部多見。粉瘤位於皮膚淺層,一般呈球形,米粒至雞蛋大小,中央可見黑頭,擠壓時內有白色粉狀物排出。 身體各部位 均可能長粉瘤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92歲爺爺,一年多前開始出現解尿不順,且尿液有血絲等狀況,赴診所治療,原本症狀好轉,但卻又再次復發,病情持續拖了好幾個月,才在太太勸說下就醫檢查,經由超音波檢查,醫師確診為膀胱腫瘤所導致。透過電腦斷層進一步掃描檢查,確定患者膀胱腫瘤尚未轉移,且未侵犯周遭組織,在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