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名醫齊上菜把免疫力吃出來!

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名醫齊上菜把免疫力吃出來!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邀請多位不同專科醫師,引領健康風潮跨界結合醫療體系、醫學美容等領域專家共襄盛舉,以「大時代健康.醫食同源.共生未來」的理念,探討熱門議題,打造一場跨領域的健康盛會。其中「健康護照」、「名醫齊上菜」、「減齡餐盤」等活動備受矚目。


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健康護照引領風潮


整形外科權威名醫張大力院長長期推廣「醫食同源」的健康生活,日本進修期間體認到日本注重養生及全民健康生活運動,回台邀請東京「南雲吉則」總院長共同舉辦健康講座。張院長主張防疫升級,新書《抗發炎減齡生活》公開樂活日常,設計「減齡餐盤」,從飲食展現抗自由基、活化端粒酶等抗衰老內容,從體內營養延續青春與活力的保鮮期!


本次健康講座別出心裁以「健康販賣所」為主題提出不一樣的健康觀,將飲食結合健康生活運動,跨界結合專業各領域專家,由五感美學出發,從食材營養價值、色彩搭配、聆聽音樂與賞析、品茶、酒、咖啡等儀式感,食物結合桌遊等腦力活動,豐富內容為健康喝采與加分。


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名醫齊上菜把免疫力吃出來!

▲防疫期間健康升級,張大力院長跨界結合各領域醫師專家攜手合作「名醫齊上菜」,醫食同源理念打造出減齡餐盤的菜單,傳遞正確飲食觀念。(圖/東京風采提供)


名醫齊上菜 樂活吃出防護力


張大力院長認為:「食物是最好的醫藥」,「減齡餐盤」健康上菜,提升免疫力。高雄長庚神經內科副教授張谷州主任分享:「從食物本身攝取營養,過量的營養品無助健康」,食物多樣性為正確飲食的第1步;雙和醫院劉燦宏副院長強調蛋白質攝取的重要性,減少醣份且堅果適量;《你不是胖,是壓力大》的作者林蓁院長建議減少外食的次數,每日至少1餐自己烹調,吃食物的原形,就能瘦的很健康;玖德中醫診所郭明仁院長遵循節氣飲食,吃當季的食物。


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名醫齊上菜把免疫力吃出來!

▲跟著醫師學養生,健康護照活動由多位醫師分享「健康生活提案」,從生活中一窺醫師們的樂活養生之道,用活潑生動的方式共感醫師日常。(圖/東京風采提供)


健康護照打造健康生活儀式感 活化身心靈


張院長提到健康護照的4大基石,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正念心情等同重要,跟著醫師健康生活提案,打造防疫健康趣味生活。乳癌防治基金會張金堅董事長提倡,「防癌從生活做起」每日快步走來抗癌,分享咖啡的健康力量,用1杯咖啡抗百病;于賓診所彭于賓院長挑戰百場高爾夫以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轉換生活壓力,充足的飲水量很重要;童綜合小兒心臟科加護病房高崇智主任分享騎腳踏車登山,用大自然的力量保持正念;台北馬偕外傷科黃文傑主任則是以每日的開懷大笑來幽默生活;景德耳鼻喉科王泳涼醫師分享用黑膠與音樂提升生活的層次,品嚐美食和探索茶酒咖啡是最大的樂趣。


台灣防疫健康醫師向前行 名醫齊上菜把免疫力吃出來!

▲張大力院長推廣,美麗不只是外在,身心靈健康需同步提升,啟動活化免疫力,不一樣的健康講座,紀錄大時代的健康足跡。(圖/東京風采提供)


健康販賣所:不一樣的健康觀 記錄防疫健康樂活足跡


防疫注重提高自我免疫力,張大力院長鼓勵健康的生活從:規律的生活作息,攝取均衡營養、定期運動訓練肌耐力、補充足夠水分、保持樂觀、正念感恩的心情。本次健康護照活動透過有溫度的食物共融美好的體驗,從五感美學出發,醫學觀點結合健康生活,結合宣導正確的健康知識,共同展現名醫健康養生新風潮。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矯正牙齒不只為美觀 牙醫師公開成人矯正需求背後真相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舒/台北報導】「求救!男朋友在關鍵時候軟掉怎麼辦?」、「我覺得我男朋友好像陽痿了」……這些煩惱是Dcard或不少熱門年輕人論壇上的熱門討論話題。其實,性生活的和諧美滿在情侶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現實世界中年輕人的陽痿比例並不在少數,但許多男孩礙於面子問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台灣人愛喝茶,但其成分當中的咖啡因含量總是令人在意,不少人擔心喝茶後會影響睡眠品質,而對孕婦而言也需注意咖啡因攝取量超標影響胎兒發育,因此不少民眾更偏好市面上的「無咖啡因茶飲」。喜歡喝茶但又想避免攝取咖啡因的話,還有哪些選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的推薦吧! 《So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5歲男性病人,因大腸癌入院開刀,其有失智病史,容易躁動及行為混亂,對於術後留置的維生管路及右側頸部中央靜脈導管,常有自拔情形,護理人員基於管路安全只好將病人雙手約束固定於床欄,但家屬會客時常因不忍心而私自放鬆約束帶,離開時又未將病人雙手回復約束,也未告知醫護人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下水道工作要小心!去年12月張姓男子進行下水道清池時感到頭暈,向上爬出約離池面5公尺後不慎跌落下水道底部,後背狠砸地板,巨大衝擊的力量及溺水導致張男在現場即失去呼吸心跳(OHCA),119緊急救護人員持續進行CPR送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室,創傷醫療團隊合作緊急搶救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