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右臉面癱右眼皮無法閉合 顏面神經麻痺山元式針療有解

右臉面癱右眼皮無法閉合 顏面神經麻痺山元式針療有解右臉面癱右眼皮無法閉合 顏面神經麻痺山元式針療有解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出現單側顏面無力要小心!1名陳姓女子,近日突然出現右側顏面無力,緊急至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該女子的右眼皮無法閉合、右臉頰無法活動,且額頭肌肉無法向上抬,後輾轉向中醫求診,收治該患者的高資承醫師以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治療約12次以後,該女子的右眼已可正常閉合,臉頰和額頭肌肉也已經可以正常活動。


為什麼會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呢?高資承醫師說明,「顏面神經」是自腦幹出來經顳骨到臉頰約14到17公分的神經,功能包括控制臉部表情肌肉、眼淚及唾液分泌、味覺傳達等,當第7對腦神經的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受損時,則可能產生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會失去控制單側臉部肌肉的功能,出現如歪嘴、半邊臉麻木或感覺遲鈍、半邊臉不能動、喝水會漏水、牙齒不能全然露出、眼睛不能閉合、容易流淚、額頭無法上抬、味覺喪失或遲鈍等症狀。


高資承醫師指出,導致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有很多,像是中樞神經受損時,產生腦血管疾病如中風或腦部腫瘤,進而引起顏面神經麻痺,或是周圍神經受損時,引發貝爾氏麻痺、感染、創傷、腫瘤、神經性疾病、先天問題等,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貝爾氏麻痺,其定義是指原因不明的顏面神經麻痺,但在近10多年來,已有許多證據證明貝爾氏麻痺是1種病毒的感染,發生原因不分男女老幼,無關四季白晝,時常突然發生,且1天之內完全麻痺,有些患者甚至不自知。


想要醫治顏面神經麻痺並非困難,高資承醫師表示,西醫治療會施以高劑量的類固醇為主,而根據中醫理論,顏面神經麻痺屬於口眼歪斜、吊斜風、口僻、面癱之範疇,通常是因患者的面部經絡空虛,加上受風邪所引起,主要可分為3類,第1類是風寒中經,急性期以祛風散寒為主,服用桂枝湯;第2類是風熱中經,急性期以疏散風熱為主,服用銀翹散;第3類為肝膽火熱,急性期以清乾瀉火為主,服用龍膽瀉肝湯,3種類型的恢復期皆以溫經活絡為主,可服用補陽還五湯。


高資承醫師提醒,當患者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通常會打擊自尊,覺得丟臉,該病症並非難治之症,臨床上約有85%患者可痊癒,不過若已自覺有症狀者,還是建議應於7日內盡速就醫,否則仍會有無法復原或留下後遺症的風險,越早接受治療,痊癒的機率越大。


更多NOW健康報導
▸舞蹈老師上課怕漏尿! 婦科醫師:擺脫溼控人生有方法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外電報導】莫德納製藥公司於1/26宣布,首名臨床試驗志願者已接種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型新冠疫苗追加劑,該追加劑為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株所研發。莫德納指出,此新型加強劑二期試驗預計收案600人,分別在美國境內24處進行,有些試驗志願者僅完成兩劑莫德納基礎劑,另外也有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名嘴鄭弘儀的廣播節目《寶島全世界》,宣導現行政策之餘,也透露,研議在元宵(15日)過後鬆綁部分措施,像是放寬醫院與長照中心的探病禁令;同時未來將針對商務客縮短檢疫時間,保全台灣的經濟。不過最大的重點是:台灣能夠學國外「與病毒共存」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為兼顧國內防疫安全及產業與家庭用人需求,自2022年2月15日(元宵節)起,啟動第2階段移工專案引進,來源國除了現行的泰國、印尼外,新增越南、菲律賓。移工來台前,必須在來源國已完整接種疫苗;移工抵達後,雇主須安排移工至防疫旅館進行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啟動第22期疫苗追加劑的預約,已完整接種2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者可上網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已於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完成預約之民眾,仍依原已預約時段前往接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