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腸胃藥後眼歪嘴斜 原來是錐體外症候群

吃腸胃藥後眼歪嘴斜 原來是錐體外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陳小姐因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至診所就醫,打完止吐藥返家休息後,家屬發現陳小姐臉部變得猙獰、扭曲歪嘴且坐立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以為是「中邪」還是「中風」了。趕緊送到急診,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用藥狀況,診斷為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打完抗膽鹼類藥物後,所有症狀立即消失,家人才放心。

錐體外症候群 常見藥物誘發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憲青表示,錐體外症候群在急診,每個月可能有1-2個案例,這是因為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干擾,無法正常靈活作用,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坐立不安等現象。

常見的狀況是藥物所誘發,例如成份含有多巴胺拮抗劑的胃腸藥,或是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可能使少數病人產生這種貌似「中邪」還是「中風」的反應。

急性肌張力不全 或類帕金森氏症症狀

陳憲青指出,常見症狀如急性肌張力不全,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攣縮。症狀可能有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四肢如青蛙般往軀幹的反方向伸張)、臉部扭曲歪嘴、講話語意不清等。

患者可能坐立不安,因末稍運動無法停止不動,使得病人坐不住、煩躁不安,甚至會不停搖擺或來回踱步。甚至有病人產生類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約發生在服藥後三個月內。臨床表現有肌肉僵硬、小碎步、顫抖、表情呆滯的撲克臉、重複舞蹈性動作。有些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帕金森症狀,比較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非中風或中邪 曾發病者應告知醫師

「急診一般看到這類病人,家屬會驚慌的問:是不是『中邪』還是『中風』?」。陳憲青解釋,年輕人比較少中風案例,醫師透過詢問病史,可以了解病人可能在數小時前,服過藥而造成錐體外症候群,「這時只要針對造成疾病的藥物,利用抗組織胺、抗膽鹼類藥物、鎮定劑之類藥物,就可以紓解。」

錐體外症候群經由藥物治療後,大多沒有後遺症,而且預後良好。陳醫師呼籲,就醫時詳細跟醫師說明用過藥品,有助於醫師鑑別診斷,曾發生此病症的病人,下次就醫時需提醒醫師,避免再度開到相同成份的藥物。

【延伸閱讀】「啟動護送就醫+長效針劑」 助思覺患者重返社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專家指出,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但是耳石脫落症算是這種症狀的第1名。如果低頭、睡覺轉個身,突然發現頭往右或往左時會產生暈眩,很有可能就是耳石脫落,而利用耳石復位物理治療可有效改善。 天旋地轉式的眩暈,好發靠腦力,及工作壓力大的女性上班族。 天旋地轉VS.頭重腳輕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

閱讀詳情 »

南瓜是超級食物,蒸、煮、煎、炒各有特色。營養師指出,南瓜營養豐富,全身是寶,然而有不少民眾將南瓜當成「蔬菜類」,但因屬於澱粉類,且含高鉀,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在食用時必須多加注意,以免攝取過量,造成身體負擔。 蔡宛芮營養師(如圖)指出,南瓜是超級食物,蒸、煮、煎、炒各有特色。(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單側嚴重耳鳴、聽力減弱,影響睡眠,甚至出現後腦鈍痛、平衡感差?恐怕是小腦橋腦角腫瘤造成難治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放任腫瘤不治療,壓迫腦幹將致命。一名56歲男性電腦工程師,數月前逐漸出現右側耳鳴,像蟬叫聲持續存在,影響睡眠、需長期靠安眠藥成。近日逐漸出現後腦鈍痛、平衡感不好,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宣導陪伴失智者的重要性,由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財團法人童傳盛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家寶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舉行「Run伴2018友愛失智 鄰里相伴」活動,活動現場在清幽的綠蔭場地進行精油舒活運動、失智桌遊健促、足部照護技巧、餐聚與失智個案照顧經驗交流、懷舊音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