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魚十大守則,魚蝦這樣吃才安心!不要傻傻地把細菌、寄生蟲全都吃進肚裡!

養殖魚蝦等水產品常有抗生素、荷爾蒙、保鮮劑、保色劑、漂白劑、重金屬等檢出,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怎樣才能吃得安心呢?

吃魚十大守則,魚蝦這樣吃才安心!不要傻傻地把細菌 寄生蟲全都吃進肚裡!

養殖魚最常見抗生素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因為環境污染和人工添加藥劑的雙重影響,養殖魚的問題更是大過於野生魚。在他「江醫師魚鋪子」檢驗過的養殖魚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含有抗生素。即使是合法的抗生素殘留,也可造成人體的過敏反應,甚至可能造成肝腎中毒的傷害。

由於台灣的養殖環境多半求多求快,因此大部分養殖池所放養的魚蝦都超過標準密度許多。生長環境過於密集,水中的寄生蟲、細菌和真菌相對就多,魚蝦自然也容易感染病菌。為了怕魚蝦死亡而血本無歸,業者餵食抗生素給魚蝦吃,成了一種「眾所週知的秘密」。

 

色澤要自然不要鮮豔

十大守則中,「尤其,不要貪紅貪白。」江醫師強調,買海鮮應注重的是海鮮本身鮮度,而不是顏色的鮮豔與否。如正常的吻仔魚應該是淡灰色、野生的秋鮭是粉粉的淡紅色、黃魚是黃中帶灰的淡黃色。過白的吻仔魚、過紅的鮭魚、過黃的黃魚,都應該要留意是不是有色素添加的問題。

 

江醫師的「十大吃魚守則」
他除了呼籲有關單位嚴格管制畜禽水產的抗生素使用,並執行肉品和水產的抗生素殘留檢驗,也教國人遵守「十大吃魚守則」以求自保。
1. 過紅過白不吃。
2. 水色不對不吃。
3. 醃製產品不吃。
4. 超量生產產品不吃。
5. 價格離譜不吃。
6. 魚皮內臟脂肪少吃。
7. 大型深海魚少吃。
8. 大陸水產少吃。
9. 生魚片冷凍後吃。
10. 烤蒸煮為主。

魚蝦藥物殘留最多在…最好別吃!

養殖魚蝦等水產品有沒有用藥過量,或用了不該用的藥,用目測是無法辨別的,還是得靠農委會、衛福部定期檢測。不過,消費者可以靠一些選購、處理小技巧,避免吃進殘留的藥物喔!
藥物、重金屬多殘留蝦頭、內臟
農委會漁業署說,不論使用禁用的藥,或是核准用的藥使用過量,抑或是環境污染導致重金屬殘留,多會殘留在魚的內臟,而蝦子則是殘留在蝦頭跟腸胰腺,食用前最好去除,或避免食用。不過也有魚類養殖是幾乎不用藥的,像虱目魚就是。

此外,重金屬部分,其實魚蝦不會吸收,會代謝出去;但若到檢驗出殘留量在魚蝦體內的地步,就表示環境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了。

 

買活的、肉質有透明感的較佳

選購魚蝦時,漁業署建議優先購買活的,例如金目鱸活的會在嘴到尾巴處繫了繩,文蛤、蜆則會吐沙,蝦會活蹦亂跳,買回家就馬上料理。若非活的水產,則選眼睛與外觀看起來跟活的鮮度最接近的,肉質應有透明感。或者買來源明確的產品,如有產銷履歷驗證標章者。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隨著不同新冠疫苗陸續接種第1劑或第2劑,台中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常接獲病人疑慮關於接種的問題。科主任林亮宏表示,部分免疫疾病藥物可能會影響疫苗接種的保護力,建議病人在施打前,可先回診由醫師評估,再安排疫苗接種的恰當日期。 1名52歲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伍女士,日前預約施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2名工人日前同一天先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緊急送醫急救,原來因工地防疫規定,即便高溫悶熱,工人僅能在喝水吃飯時脫下口罩,加上2人本身有腎臟方面宿疾,就醫確診為熱衰竭,其中1人更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住院治療,2天後順利出院並返回工作崗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8至22歲族群何時能打疫苗,許多家長與大專院校都非常關心,今(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18至22歲對象,能到預約平台登記輝瑞BNT疫苗,待12至17歲學生(約120萬人)施打完,隨即開放預約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輝瑞BNT疫苗優先提供國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振興醫院急診室接獲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MOC)電話,告知有位懷孕38周的產婦在119運送醫院途中,腹中胎兒的胎頭已滑出產道,急診室立即聯絡婦產科醫師、小兒科醫師,準備保溫箱與接生所需器械與物品,由於來不及為產婦做新冠肺炎的核酸檢驗(PCR),因此協助接生的醫護人員都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