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吸入型類固醇副作用低 多數氣喘患者多偏見

吸入型類固醇副作用低 多數氣喘患者多偏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月5號為世界氣喘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醫師指出,台灣地區環境潮溼、氣候變化大加上空氣汙染,國人氣喘的比率節節攀升,而亞洲地區的調查,顯示氣喘達到完全控制的人數不到5%。氣喘為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常見症狀多為咳嗽、有痰、胸悶,嚴重程度多根據白天及夜間氣喘發作的次數為評估依據;另外由於氣喘是呼吸道發炎反應,而類固醇為藥物治療中最有效的抗發炎藥物,但是大多數人因害怕類固醇而不願服從醫師處方,反而尋求其他偏方,導致急性氣喘發作,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及生活品質。

恐懼類固醇副作用高,多數患者氣喘控制不良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許超群表示,氣喘為一種慢性病,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般皆需要長期的治療,才能獲得良好的控制。大部分患者氣喘控制不良導致惡化的主因,多為對氣喘疾病的認知不足、擔憂類固醇副作用而自行停藥等等。氣喘之治療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用於氣喘的藥物又可區分為控制型及緩解型兩類藥物,控制型藥物需每天、長期使用,當中最重要且最有效的就是吸入型類固醇,能有效減少呼吸道發炎反應,使呼吸道之穩定性增加。

針對許多患者因擔憂類固醇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藥,之後因感冒、天氣變化或暴露於過敏原引起氣喘急性發作才回診就醫,許超群醫師強調,吸入型類固醇作用於局部,極小的劑量就能得到控制氣喘的效果,因此僅有少數病患會產生局部副作用如喉嚨沙啞、口腔黴菌感染等,不易產生大家認知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全身性副作用;若患者因害怕類固醇而自行停藥,容易引發氣喘急性發作,此時短短數日內所需的類固醇劑量,將比一般吸入型類固醇每月用量高出數倍,反而得不償失。嚴重的急喘發作甚至可能引發呼吸衰竭,導致生命危險,患者不可不慎。

定期回診遵從醫囑規律用藥,良好控制氣喘不煩惱

目前氣喘皆採取「階層模式」治療,患者依據醫師開立的藥物規律使用一段時間後,應每隔二至三個月回診評估,若患者之氣喘得到完全的控制,醫師便會逐步減少其控制型藥物的劑量,以最低的吸入型類固劑量來有效控制氣喘。吸入型類固醇目前仍為控制氣喘最有效又安全的藥物,許超群醫師說,患者不要害怕吸入型類固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後應漱口以避免類固醇存留在口腔上,學會正確使用類固醇吸入器,便能減少局部副作用的發生。許醫師更呼籲氣喘患者應當定期回診,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調整藥物,切勿自行調整劑量甚至停藥,才能良好控制氣喘。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14

相關推薦

  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因為化療放療等療程的作用,骨髓抑制、白血球減少都是很正常的反應,當白血球一降低,免疫力就跟著下降,身體處在一個沒有堅強防護罩的階段,任何可能的外來病菌,都可以能造成下一波免疫的風暴,因此,在癌症治療過程,需要非常嚴格的控管飲食、環境,接觸人群的頻率等,其中,飲食不...

閱讀詳情 »

不少人一到秋冬季節,肌膚就會開始有乾燥、瘙癢感,且容易愈抓愈癢,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因為體質失調所引起,想要改善乾癢的不適症狀,得從體內、外調理著手,才能治標又治本。 時序入冬,外在環境的溫度、濕度逐漸降低,皮膚的油脂分泌也跟著減少,有些人開始出現皮膚泛紅、乾燥、瘙癢的情形。皮膚乾癢看似小問題,但...

閱讀詳情 »

「奇怪,為何一到冬天就手腳覺得乾癢,而且愈抓愈癢!」的確,有些人一到冬天或到比較乾燥的地區,皮膚就會覺得乾癢難受,忍不住東抓西抓,結果是愈抓愈癢,甚至抓到破皮、發炎感染。 為何一到冬季就好發這些症狀?因為冬天相對其他季節是較乾燥的季節,會有「冬季癢(winter itch)」的症狀出現,冬季癢又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傳統肺癌手術必須開胸切斷多根肋骨,傷口長達2、30公分,術後還須裝置胸管及尿管,易引起患者疼痛不適,且恢復時間久。台大醫院研發以單孔胸腔鏡手術,搭配免氣管插管麻醉,在病人清醒的情況下精準切除腫瘤,大幅降低術後疼痛。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表示,隨著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