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媽媽手」有妙招 震波治療恢復快

作者:張世傑

大拇指卡卡、手腕痠痛,小心「媽媽手」上身。復健科醫師指出,俗稱「媽媽手」的手部「狹窄性腱鞘炎」,並不是只有媽媽才會得到的疾病,凡是手部需要經常做出重複性動作的人,就有可能得到,若輕忽就易釀成慢性發炎,千萬要小心。

告別「媽媽手」有妙招 震波治療恢復快

凡是手部需要經常做出重複性動作的人,小心「媽媽手」上身。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俊介指出,媽媽手常見30至50歲婦女或剛生產過的產婦,需反覆使用拇指工作者,也是好發族群。原因可能是不正常用力或反覆用力過度,例如:抱小孩、洗衣服、扭擰物品、打字、裁縫工作等有關。

媽媽手發病原因 長時間使用手機有關

近來來,長時間使用手機,成為「媽媽手」最常見的發病原因。許多人同時也有板機指,3成同時發生於兩手腕。特點是上臂疼痛,常向上延伸到前臂,向下延伸到拇指,當手腕及手進行扭擰的動作、拇指的反覆伸直或屈曲,都會使疼痛加劇。

提醒民眾,媽媽手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產生慢性疼痛、手腕肌力減少、拇指活動受阻等。初步治療包括:吃消炎止痛藥、多休息,復健伸展或以副木固定,症狀都可以緩解。局部類固醇注射效果良好,一般而言,不要超過3次以上。

告別「媽媽手」有妙招 震波治療恢復快

物理治療師王俊介(右)指出,震波治療可改善媽媽手痠痛症狀。(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復健科門診日前曾收治1名年約40歲的家庭主婦,只要拿起鍋鏟,右手大拇指附近肌肉就會疼痛,經檢查發現罹患「媽媽手」,後來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症狀即有明顯改善,並能開始重拾鍋鏟替家人準備餐食,讓全家人不用再當「老外」。

物理治療師王俊介強調,雖然媽媽手的患者可以接受超音波、電療、熱敷及牽拉運動等物理治療療法,並穿戴手部護具,避免過度使用,但是恢復時間較慢,以這位患者的情況,可能需要有耐心地接受至少3個月的治療,才能慢慢緩解疼痛。

治療媽媽手 體外震波恢復快

而體外震波的治療原理,主要是利用震波打在較深層肌肉,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舒緩症狀,讓患者獲得較佳且較快速的恢復效果。但需視疾病程度而決定治療次數,建議治療約3至5次,每次間隔5至7天療效最佳。

但要注意的是,若病患具有骨髓炎、患處急性感染發炎,或是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者、14歲以下兒童及孕婦、有凝血疾病或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肺組織涵蓋在焦點範圍內,都不適用震波治療儀。

【小叮嚀】:

多休息是治療媽媽手的最好方法,因為休息是人體組織修復或提升免疫力的根本之道,不論是辛苦的媽媽或是忙碌的上班族,都應該適時放下手邊工作,避免過度使用造成負擔或傷害。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活的精采、動的健康。

相關推薦

  已經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喝咖啡其實不會提高胃食道逆流的風險。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養胃顧胃不一定是一定要吃什麼、補什麼,而是傷胃的事情不要做。   胃食道逆流發作 9種食物應避免攝取   在胃食道逆流發作的時候,以下9種食物,一定避開:   (推薦閱讀:你又胃...

閱讀詳情 »

  一位年約50歲的婦女因胸悶、頭暈、腹脹跑了心臟科、胸腔內科等,做了各式檢查卻沒發現任何疾病,最後只被告知是更年期症狀便不了了之。後來尋求中醫師協助,經問診發現婦女雖有月經,但經量減少、週期不規律,又有頭暈腹脹,睡眠反覆醒來等問題,的確是典型的更年期症候群。   停經前後身體...

閱讀詳情 »

  為了兒子的喜宴,50多歲挺著啤酒肚的王爸爸特別訂製新西裝,經師傅皮尺一量,腰圍居然高達115公分,自己都很不好意思,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血壓、血糖都高達罹病的臨界值,醫師建議他:「減肥是一定要的,尤其要減掉大大的啤酒肚,可以從多吃高纖食物和運動兩方面著手,先把體重降下來,腰圍就會跟...

閱讀詳情 »

  國人澱粉類的攝取來源主要是以精製白米或麵條為主,但這幾年來燕麥(Oat)逐漸受到民眾的青睞,原本只是作為馬匹飼料的燕麥,搖身一變成了健康營養的代言人,燕麥精、燕麥片、燕麥粉等各式燕麥產品紛紛上架,以獲取健康。   燕麥營養價值豐富 防骨鬆、貧血   除了穀殼以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