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菌男黴女」行列 謹記足部衛生4原則遠離香港腳

告別「菌男黴女」行列 謹記足部衛生4原則遠離香港腳

夏天熱浪襲來,一踏出室外就汗如雨下,不僅如此,高溫潮溼更是細菌、黴菌孳生的最佳環境,一不小心就可能惹來惱人的香港腳!家醫科醫師提醒,想要告別「菌男黴女」行列,務必注意足部衛生習慣,也別忘了以正確方式塗抹藥膏,並遵守完成療程。

擔任業務工作的張先生,即使天氣悶熱,還是得在外面奔波,一旦下雨,鞋襪免不了潮溼,2腳又悶又溼,搔癢且有異味。他原本在軍中就得過香港腳,對於這種黴菌感染並不陌生,不過,這次症狀較為惡化,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看了好幾次皮膚科門診,拿了外用藥,勤快塗抹,但好了一陣子沒多久又復發。

台中慈濟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巧容說明,香港腳臨床特徵大致可分為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等4大型態,可能合併出現或接續發生,治療方法各不相同。林巧容表示,張先生香港腳病徵屬於合併型的足癬,治療要訣為選對用藥且正確擦藥,並記住足部衛生「4原則」保持雙腳乾爽,才能告別惱人香港腳。以下提供足部衛生4原則包括:

(一)「保乾燥」雙腳與趾縫、鞋襪常保乾燥最重要。
(二)「勤換洗」襪子每天清洗、換穿,鞋子也要常替換。
(三)「選舒適」選擇吸汗佳的棉質襪及透氣性好的鞋子。
(四)「不赤腳」公共場所不赤腳也不穿公用拖鞋。


此外,擦藥也是一門學問,台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表示,治療香港腳大都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治療時間會因嚴重程度有所差異,大部分症狀要塗藥2到6周以上。除了擦對藥物,藥膏塗抹方式也有竅門,不是把藥擦滿、塗厚就好,更重要的是讓皮膚吸收,效果才會好,劉凡瑀建議,將藥膏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的正常皮膚,並且配合按摩,藥膏才容易被皮膚吸收。

另外,擦完藥膏後,必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防止黴菌傳染。劉凡瑀強調,不可以自行停藥,務必配合醫師指示,回診持續用藥,完成整個療程才能真正根除黴菌。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肌梗塞往往來得又急又快,是否有任何心肌梗塞前兆可以多加留意呢?根據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病發前一個月內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胸部悶悶痛痛的感覺,這種悶痛感可能散佈到左側手臂、頸部或背部,但無法清楚指出明確的疼痛點,也會感覺喘不過氣的樣子,甚至也會出現冒冷汗的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外電報導】在英國政府開始提倡「與病毒共存」的計畫後,英格蘭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相關限制似乎已看到盡頭,其中一項重大改變,即「自2月24日起,英格蘭地區居民即便進行新冠檢測後為陽性,也不再需要依法執行自我隔離」。另外,匡列、疫調也會取消,相關接觸者並不需再強制隔離或進行每日快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享清福,女兒經常抽空陪媽媽聊天,也會按摩舒壓,但今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查資料竟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醫師建議手術切除,目前正順利恢復中,趙媽媽直說多虧女兒機警,還強調:「女兒就是這麼貼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春節期間疫情持續悶燒,因為返鄉、走春而引起的家庭群聚事件頻傳,足跡橫跨北中南,再度引發民眾焦慮不安的心情。其中,銀髮長者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注,根據2021年12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指出: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疫情拒就診外出 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