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半數一個月前可知道! 專家揭「危險症狀」

心肌梗塞半數一個月前可知道! 專家揭「危險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肌梗塞往往來得又急又快,是否有任何心肌梗塞前兆可以多加留意呢?根據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病發前一個月內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胸部悶悶痛痛的感覺,這種悶痛感可能散佈到左側手臂、頸部或背部,但無法清楚指出明確的疼痛點,也會感覺喘不過氣的樣子,甚至也會出現冒冷汗的症狀。

心肌梗塞多因血管問題 危險因子要當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檢驗科組長黃耀霆醫檢師表示,根據歐美心臟醫學會的心血管疾病預防建議,現行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肥胖等。目前已知造成心肌梗塞主因,來自血管的病變和冠狀動脈中的粥狀硬化斑塊破裂所致。當脂肪、膽固醇在冠狀動脈形成斑塊後,如果它因為某些原因爆裂,就會吸引紅血球和血小板積聚,變成阻塞血流的血塊,引致心肌缺血,繼而壞死。

心肌梗塞未即時治療 併發心臟衰竭機率大增

黃耀霆醫檢師強調,胸痛後11小時59分與胸痛後2小時接受再灌流治療的效果不是相同的,病人應於胸痛後黃金12小時內進行再灌注治療,若未接受即時治療,儘管於急性期存活下來,日後併發心臟衰竭的機會也大為增高,因此儘早將梗塞的血管打通,刻不容緩。

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 6件事要做到

不過,與其發生症狀時慌張的手足無措,平常一定要做好護心工作!黃耀霆醫檢師說,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如:家族心臟病史或是年紀大所造成的自然老化,因此若屬於罹患心臟病的高風險群,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態,建議可以:

(一)規律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和血管的彈性。

(二)定期測量血壓:在家量血壓,並做好紀錄,也可顯示生活型態改變與高血壓藥物之控制情形。

(三)清淡飲食:避免太油、太鹹的食物、多吃蔬果。

(四)按時服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族群必須按時且正確遵照醫囑服藥。

(五)戒菸:尼古丁會使血管內壁的發炎增加,建議戒除。

(六)不要熬夜:維持正常作息。

【延伸閱讀】

明金成心肌梗塞驟逝 5項健康指數需留意

63歲男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 體外反搏治療改善症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0歲陳小弟患有過敏性鼻炎,季節變化時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咽癢咳嗽。上個月因肺炎住院,出院後雖已無發燒,但仍咳嗽,嚴重時咳嗽之後引發嘔吐、胸悶痛,清晨咳嗽較嚴重。經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上述症狀已獲得大大改善。 1/3孩童是過敏兒 臺南市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大學學測即將在明年一月中登場,隨著時間逼近,考生及家長的情緒也跟著緊張起來,卻也因此作息大亂、飲食不正常,進而引發疲勞、消化不良、抵抗力減弱等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建議考生除了可先試著調整心理狀況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也可從飲食習慣、藥膳食療到簡易穴位...

閱讀詳情 »

() 由於網路的發達,不時有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治療模式的質疑或是偏頗,不正確渲染的報導,又有團體在全世界針對ADHD及精神醫療的攻擊,這些在過去10、20年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漸漸的減少,但卻在臺灣愈加盛行。 用藥受到質疑 生平第一次和立法委員互動,要從今年4月初說起。當時收到賴理事長的訊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寒流來襲,紫爆拉警報,不僅有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會遭受隱形殺手PM2.5的影響,醫師提醒,及早預防PM2.5的侵擾,以免慢性支氣管炎、氣喘、久咳不癒及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在冬天悄悄上身,影響健康。 空氣品質差 支氣管炎、氣喘患者增加 脊椎外科醫院一般整合型內科醫師巫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