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憂鬱! 輔助藥物治療重拾健康活力

告別憂鬱 輔助藥物治療重拾健康活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所要面對的不單是身體機能的退化,心理層面也可能會出現化學變化。一名剛退休62歲陳先生,理應是準備享受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享天倫樂,卻因抽離了忙碌的工作而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反而出現一些負面的憂鬱想法,長期情緒低落、沒有胃口、也不願和家人說話,整天臥躺在床上,這些症狀困擾了陳先生半年以上,家人相當擔心,因此決定前往醫院診斷治療。

國人憂鬱翻倍:老年、青少年族群憂鬱症比例高

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謝明翰說明,根據一份國人憂鬱指標調查顯示,15歲以上國人有8.9% 呈現憂鬱症狀,重鬱症達5.2% ,其中65歲以上老人及15-17歲青少年,是兩大憂鬱症的年齡層,而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另外,中研院鄭泰安教授團隊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發現台灣自1990到2010年這20年間,「常見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盛行率從11.5%上升至23.8%,可見憂鬱症早已是國人心理健康重要的問題。

不適當治療方式 恐延誤就醫時間

有些罹患憂鬱症的患者,初期不自覺自己情緒已經出問題了,反而常因憂鬱症引起身體上的不適,例如失眠、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道等症狀而到處求醫,或是認為自己運勢低落、卡到陰而去廟裡收驚或喝符水。直到後來症狀未緩解、惡化時,或醫療專科檢查不出毛病,才輾轉來到心身科或精神科就醫。

對此,謝明翰醫師說明,憂鬱症其實就是情緒上的感冒,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時期遭遇,更不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被貼標籤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忽略了這些症狀,反而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加劇病情惡化。

搭配輔助藥物治療KO憂鬱.

前述患者,初起使用第一線抗憂鬱症藥物,但治療兩、三個禮拜後,症狀並未獲得緩解,醫師希望能夠讓症狀盡快獲得改善,建議患者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使用,使用一個多禮拜後,精神狀態好轉許多,願意開口講話,也會主動打招呼。臨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對於常用的抗憂鬱劑(血清素相關製劑)治療反應較慢或效果不佳,目前已經有些藥物可以用來輔助抗憂鬱劑,加速憂鬱症狀的緩解,甚至達到痊癒。

謝明翰醫師叮嚀,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要遵從醫囑服藥,最好不要挑藥服用或是自行停藥。若出現副作用也要與醫師討論,找出解決的方法或是調整藥物。否則,不但症狀無法獲得改善,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當幾乎整天都出現憂鬱情緒,對平日嗜好失去興趣,且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就要特別注意了。只要盡早就醫,早期治療,透過專業醫師的協助,一定可以戰勝憂鬱,恢復健康。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8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文皆轉自每日好聞) 經常有女性糾結,女人是喝牛奶好還是喝豆漿好?有一種說法是:女人應該多喝豆漿,少喝牛奶。這種說法對麼?我們來看一下,喝牛奶的女人和喝豆漿的女人有什麼不同吧。     喝牛奶的女人     1、長喝牛奶的女人皮膚白嫩光滑不易長斑。 牛奶富...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ts有的時候一活動就會聽見嘎巴嘎巴的響聲,這些響聲都是怎麼回事哪? 特別是很長時間沒有運動的時候,是因為身體哪裡出現問題了嗎?這些關節的響聲是因為我們什 麼問題引起來的,是因為有什麼疾病了嗎?今天我,我們健康小常識就為大家總結一個一些知識,這些生活小常識都是通過專業的醫療專家認可的結果,今...

閱讀詳情 »

一位居住在倫敦的人的親身經歷,他去巴基斯坦開會的時候,突然胸口劇痛,後來被醫院驗出來,他的三條心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需要做搭橋手術。手術的時間是一個月以後,在這個期間,他去看一位治療師。 這位Hakim讓他自己在家中做一個食療,他吃了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去同一家醫院做檢查,發現三條血管幹乾淨淨,原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