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跨年「假期憂鬱」 對自己溫柔點

告別跨年「假期憂鬱」 對自己溫柔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歡樂的跨年假期即將來臨,許多民眾早已計畫要大肆慶祝一番,然而,對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可能會壟罩在「假期憂鬱」陰影下。全美精神疾病聯盟(The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NAMI) 醫療主任肯.達克沃思(Ken Duckworth)提醒,易有「假期憂鬱」的病友,切忌飲酒解憂,也不要對假期有過高期待,即使萬事不如意,仍要留下私密的獨處時間,好好善待自己。

「假期憂鬱」好難過 超過兩周恐傷身心

所謂「假期憂鬱」,是指假日中的壓力、過多的期待和孤獨感,累積形成的情緒狀態。除了精神疾病外,包含現況、悲傷、人際關係和經濟情況都可能是促發的原因。在大部分情況下,這是暫時的,但若症狀持續超過2周,可能會影響精神健康,引發臨床上的焦慮和憂鬱。

假日放大壓力 病友情緒更低迷

根據《科技時報》報導,全美精神疾病聯盟在2014年調查發現,大部分被診斷出精神疾病的病友在假期間更不好過,24%病友覺得「糟糕很多」,40%則認為「些許糟糕」。一名匿名的受試者聲稱,假期會放大所有困難,企圖快樂和社交的壓力增加10倍。

針對「假期憂鬱」的原因,調查顯示,68%病友有經濟困難,66%感到孤單,63%有壓力,57%則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另外55%因為太渴望歡樂的時光,最後50%則是無法和心愛的人一起共度。

面對「假期憂鬱」 對自己溫柔點

針對如何緩解「假期憂鬱」,全美精神疾病聯盟提出幾項建議,首先切忌飲酒解憂,因為酒精是鎮靜劑,會干擾腦部的平衡、想法,加劇壓力。另外,放鬆心情也很重要,許多患者表示,比起陷溺在過去美好的回憶中,「減少期待」和「創造新回憶」更有效。最後,並非每件事都一定要完美,即使在假日,每天也要留下至少半小時「私密時光」,梳理心底的情緒。 

全美精神疾病聯盟更警告,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受「假期憂鬱」影響,父母應注意肯.達克沃思勉勵,「這段時間對許多人來說很難受,請務必要對自己溫柔一點。」


參考資料:

1. Holidays More Challenging For People Struggling With Mental Illnes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山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賴德仁教授和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柯慧貞教授共同主持的“社會安全網跨域專家論壇”,主要是因應「化危機為轉機:如何不讓鐵警李承翰枉死?」事件,透過MSTeams,由各專家們及精神康復代表作跨領域視訊討論,共同提供寶貴意見及未來努力的方向。因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018年10月衛福部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送進行政院,相關生技產業都引頸期盼,希望能儘速在立法院3讀通過,台灣能開啟再生醫療時代,但該法在立法院無法獲得共識,上個會期結束未能3讀,衛福部食藥署已重新將修正法案再次送到行政院,希望能儘速提至立法院交付3讀。 食藥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期間,不能到遊樂園、不能參加大型活動,你和家裡的孩子,是否看電視、看電腦、玩手機的時間也變長了呢?無形中使得眼睛負擔越來越大。然而,依據國健署2017年統計,臺灣的小一學童已有20%患有近視,到了小六近視比例竟高達7成,這麼小就得到近視,長大之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1位年僅22歲的男性日前因為慢性咳嗽到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就診,經過影像檢查後,轉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就醫,經過醫師詳細問診之下,發現這位年輕男性的吸菸史已長達10年,菸量幾乎每天1包,持續乾咳了1個月但沒有痰、發燒或呼吸困難,但是有拉肚子,1個月內體重就減輕了2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