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呼吸喘 恐是心臟「血逆」造成!

呼吸喘 恐是心臟「血逆」造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呼吸喘,說不定是心臟血液逆流引起!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佳穎指出,以瓣膜性心臟病來說,當心臟瓣膜因狹窄、閉鎖不全導致血液逆流,心臟血液不易排空,就可能聚積於心臟、肺部,進而產生呼吸喘等症狀。

身體血液循環受影響,便可能進一步引發右心衰竭,嚴重時,腸胃血液循環也會變差,造成食慾不振,患者也可能出現肝臟腫大、下肢水腫等現象。

瓣膜性心臟病 病因各有不同
楊佳穎醫師分析,瓣膜性心臟病包括主動脈瓣膜狹窄、瓣膜閉鎖不全等,像主動脈瓣膜狹窄原因就包括心臟主動脈瓣膜退化、風濕性心臟病、鈣化等,其中心臟主動脈瓣膜退化患者年齡多半較年長。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年齡則較為年輕。許多民眾常聽到的二尖瓣脫垂,屬於瓣膜閉鎖不全,這種疾病常發生於年輕女性,患者很容易感覺疲倦。

當瓣膜性心臟病引發左心衰竭、肺積水、肺鬱積,甚至引起心臟擴大,胸部X光檢查就會發現異常,不過想盡早發現問題,還是得靠心臟超音波檢查。

症狀治療 以利尿劑為主
瓣膜性心臟病所造成的血液逆流加重,患者就會開始喘,剛開始以症狀治療為主,醫師多半給予利尿劑,讓水分減少,血液逆流、血液阻塞現象就會稍微緩解,患者也會舒服一點。

病情惡化 便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不過隨著病情惡化,光症狀治療,還是無法解決問題,此時就要考慮進行瓣膜修補、瓣膜置換術等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治療包括傳統開胸手術、微創手術,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多需要20幾公分,而微創手術傷口只有約6、7公分,醫師會依患者病情、身體狀況選擇適合治療策略。

早治療 預後狀況較佳
楊佳穎醫師強調,瓣膜性心臟病一再惡化,當心臟擴大加劇、心臟功能衰退,治療預後也會變差,盡早動手術,不只有助維持、恢復心臟功能,手術復原狀況也會比較好,提醒病友不要拖延,以免後續治療更棘手。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7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呼吸是一種身體本能,讓我們一天的活動中都不必想它,尤其在健康的身體中,大多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節奏。作者瓊安.艾維森在《給瑜珈.健身.治療師的筋膜解析書》一書中提及,像在許多瑜伽的呼吸練習中,就是設計啟動與強化呼吸的不同面向,以生物張力整合結構的角度而言,就是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這次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台灣在政府與全民的努力下,防疫有成。然而,面對國際疫情尚未緩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預防及治療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指揮中心表示,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有足夠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3歲楊姓阿公,因不小心拿東西姿勢不正確閃到腰後,腰椎疼痛日益加劇且痛到無法行走,不敢挺胸而駝背式走路,最後痛到自己只能坐輪椅也無法上下床,半夜裡翻身時十分疼痛,家人帶阿公看了三家醫院卻都沒有明顯改善,經親友推薦到童綜合醫院求診微創中心徐少克醫師,確認楊阿公是因為年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肺炎的致死率有多強?台大公衛學院群體健康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蘇士勇,以大數據分析來探究世界各國的新冠肺炎COVID-19檢驗率、發生率、死亡率的關係,顯示疫情性質不同,不同國家的反應結果都有不同的呈現。以台灣為例,多以境外移入為主,因此檢驗不在於多,在於好與精,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