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唇癌沒治療竟吃去他4分之1張臉! 醫花12小時「刻」回嘴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嗜吃檳榔、菸酒,49歲的呂先生,多年前被確診出罹患唇癌,他卻礙於經濟,沒有穩定就醫,最後腫瘤越長越大,不但整張臉被一顆不規則形狀的大腫瘤吃去近4分之1,嘴唇更是被侵犯到幾乎看不見,惡化到再就醫時已經是口腔癌第四期患者,靠著醫師巧手才能切除腫瘤又保留正常功能。

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魏林瑰表示,呂先生被轉介到院時,狀況已經十分惡化,為了讓呂先生在切除腫瘤後仍能保有顏面功能及嘴唇的外觀,出動耳鼻喉科與整形外科團隊合作,在腫瘤切除手術時保留顏面神經,再施行兩個困難度極高的「顯微游離皮瓣移植」手術,經過一年的復健,呂先生已能進食、說話,且持續進步中。

唇癌是發生在上下嘴唇的惡性腫瘤,以手術、放療、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但嘴唇是維持嘴巴形狀最重要的部分,若是罹患惡性腫瘤恐會嚴重影響顏面外觀和生活品質,術後重建格外的重要。

魏林瑰指出,癌症的切除範圍要預留安全距離,大於目視可見的腫瘤,以確保癌細胞清除乾淨,減低復發率;以呂先生為例,腫瘤擴及顏面、嘴唇及口腔內側,不但切除後會留下極大缺口,若用一般補皮肉的方式重建,也會影響未來功能。

嘴唇之所以能做各種不同動作,魏林瑰說,是因為周圍的口輪匝肌,而腫瘤切除後,就算在臉上縫上一塊肉,病人也無法透過神經、肌肉自由活動、進食、說話,終其一生,臉部都會像面具一樣,沒有表情。

魏林瑰表示,為了克服這層障礙,醫療團隊決定先在耳鼻喉科醫師切除腫瘤時保留顏面神經,再由整形外科接手「顯微游離皮瓣移植」,即是用自身的皮肉移植,將一塊皮肉刻下來放到另一個地方,在顯微鏡下將肌肉、血管、神經縫補好,讓血能夠流動的技術。

魏林瑰指出,團隊利用擴筋膜張肌皮瓣與大腿前外側皮瓣,先將擴筋膜張肌的一塊皮肉鋪到臉上,皮膚朝內,再將之拆成三、四條細細的肌肉束,縫成一圈口輪匝肌,最後,將其中一個肌肉束的頭縫到顴骨上,把擴筋膜張肌的神經與被保留的顏面神經銜接在一起,讓顏面肌肉得以收縮,內側皮瓣移植完畢後,再將大腿前外側皮瓣鋪在缺損處外側,費時費工地刻出嘴唇形狀,前後超過12小時才成功。

魏林瑰說,手術為呂先生的嘴唇保留了肌肉與神經,必須透過咬東西、講話等不間斷的復健才能越來越靈活、控制自如。但他強調,並非所有唇部的惡性腫瘤都要接受此類高難度重建手術,畢竟病灶越早切除越能享有好的預後,提醒民眾切勿諱疾忌醫,身體若有不適,要儘早就醫配合治療。

唇癌沒治療竟吃去他4分之1張臉! 醫花12小時「刻」回嘴唇

▲呂先生的惡性腫瘤擴及顏面及嘴唇(上);醫師藉由「顯微游離皮瓣移植」成功重建。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月底還有莫德納來 買BNT這回「中國因素」不卡了?陳時中這樣說

記者會遭三連問「扭扭捏捏」 陳時中受不了!喊叫周玉蔻自己來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篇刊登於「歐洲內科學期刊」的論文,收集早期在中國發表的5篇個案研究,統合分析後做出「新冠肺炎重症與吸菸並無顯著相關」的結論,迥異於現有的其他研究結果,引發關注,但不只世界衛生組織(WHO)昨發聲明再指吸菸者若感染COVID-19將...

閱讀詳情 »

▲(照/彰基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3歲婦人,過去半年以來,時常呼吸急促,且症狀一路加重,最後甚至感覺像「鬼掐脖子」還出現咳血症狀,偏偏因為擔心新冠肺炎疫情,一度遲遲不敢就醫,直到3月暈倒導致頭部外傷急診就醫,這才被發現甲狀腺腫瘤嚴重侵犯氣管,呼吸道9成都被塞住了。 收治病...

閱讀詳情 »

春季進入茭白筍的產季,有美人腿之稱的茭白筍高纖、低熱量,是很好的營養來源;然而,有時剖開茭白筍會發現有不少黑點,有黑點的茭白筍能吃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茭白筍中的黑點主要與黑穗菌的寄生有關,若錯過適當的採收期就容易出現黑點;有黑點的茭白筍雖然較不美觀但仍可正常食用,也無損於...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月健保將納入多款最新「救命藥」!健保署今(13)日宣布藥物共擬會議一口氣通過6大類、7款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包括對抗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新一代抗生素、能提高幹細胞移植成功率的病毒抑制劑,連已超過十年無新藥可用的晚期卵巢癌、子宮頸癌,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