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我會有奶嗎?!原來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就會泌乳!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我會有奶嗎?

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洪郁鈞  採訪諮詢/青年診所小兒科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楊靖瑩 妝髮‧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了解大自然為母體安排的泌乳機制,可以讓媽咪對哺乳比較有信心,不再因為不了解而在哺乳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焦慮與擔憂。

我會有奶嗎?!原來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就會泌乳!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乳房變大即有奶徵兆

一般而言,如果懷孕期間,媽咪有觀察到自己的乳房變大,並且在產後有脹奶的情況,基本上都代表乳房有能力製造奶水。臨床上,雖然觀察到第2胎的奶水比第1胎的奶水來得快(因為第2胎以上的媽媽乳腺之前已有増生過,因此奶水會來得比較快);自然產的媽媽比剖腹產的媽媽更快有奶水,但只要在產後儘快讓寶寶頻繁吸吮,不管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通常奶量很快就可以上來。

如果產後奶水來得較慢,請媽咪不要心急,應尋求專業協助來找出原因,並嘗試放鬆心情面對與解決困難,避免更多的壓力與沮喪造成泌乳不順利的惡性循環。

 

孕期至產後的泌乳機制

為了孕育新生命,大自然對人體的巧妙設計,可從母體的泌乳機制中窺探出究竟,產後新生兒雖然已離開母體,但生理機制與需求卻仍與母親有所相連,並能夠互相呼應,例如:媽媽聽到寶寶的哭聲會引發奶陣與滴奶,或是寶寶餓的時候,母親就脹奶等。針對泌乳的生理機制,詳細說明如下:

 

第1期-約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至產後第2天

第一階段的荷爾蒙調控期,從孕期第15周至產後40個小時,母體的泌乳機制由身體的內分泌系統自主控制,無論母親日後有沒有哺餵母乳的計畫,懷孕期間身體都會自行啟動一連串的泌乳準備,例如:乳腺增生。

懷孕到了中期,泌乳激素刺激乳腺增生,乳房會變大,此時身體會開始製造又濃又稠的初乳,但同時胎盤分泌的黃體素會抑制奶水的分泌量,直到寶寶出生、胎盤娩出的那一刻,黃體素急速下降,血液中的泌乳激素濃度達到高峰,母體的奶水製造不再被抑制,奶水才會開始大量分泌。

 

第2期-約從產後第30~40個小時開始

我會有奶嗎?!原來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就會泌乳!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產後30~40個小時,在母體高濃度的泌乳激素刺激下,乳腺細胞分泌大量乳糖,並吸收大量水分,奶水開始充沛,通常在產後第3天,媽媽開始會有脹奶的感覺。

以上的生理變化主要受到母親孕期與產後初期的荷爾蒙變化所調控,接下來的泌乳機制將逐漸由荷爾蒙控制轉為腺體自我控制,也就是乳腺會根據奶水被移出去的量與速度來製造奶水,當乳房受到吸吮或擠乳的刺激愈頻繁,奶水被移出的量愈多,奶水製造的速度就愈快愈多。

 

第3期-約於產後3~4天開始至整個哺乳期

當寶寶吸吮乳房時,母親的大腦會接受到訊息,釋出泌乳激素刺激乳腺細胞分泌奶水,也會釋出催產素引起噴乳反射,此即所謂的「奶陣」,可讓奶水流出。如果寶寶沒有吸吮乳房,媽媽也沒有擠乳刺激乳房,奶水沒有移出而是脹在乳房中,母親身體感受到的是寶寶不需要那麼多奶水,乳腺會自我調控,讓奶水的製造變少、變慢。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我會有奶嗎?!原來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就會泌乳!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泌乳機制的巧妙設計在於,雖然寶寶已經離開母親的身體,但是藉由哺乳,兩者的神經荷爾蒙系統仍然密切相連,寶寶的吸吮刺激啟動奶水的製造,奶水量與成分會依循寶寶的需求量身打造,因此若希望奶水的供需恰好符合寶寶的需求(不多也不少),全親餵、依寶寶尋乳需求哺餵的方式會比較容易達成目標。

無論是手擠奶或使用擠乳器擠奶,對於前六個月大的寶寶,媽媽的奶水產量一整天若有600~800c.c.,大多足以滿足母奶寶寶的需求,4~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此外,如果有哺乳或集乳困難,建議尋求專業的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協助,儘快解決問題,方能讓哺乳之路更順利。

 


我會有奶嗎?!原來從懷孕中期(第15~20周)就會泌乳!了解原理,不怕產後沒奶~

※原文刊載於2017年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姿錦、李盛雯/台北報導 好心肝基金會改頭換面!在各界智囊團的規劃下,將原本的藥局,改裝成時尚明亮的「好心肝健康生活館」,架上陳列的都是各界愛心企業捐助的商品,包含中衛與南僑捐贈的多款口罩及抗菌洗手乳,而商品販售所得將全數回饋偏鄉肝苦人! 好心肝基金會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肝病醫療中心,提供...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拍板明年1月1日,國內決定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肉,而已開放瘦肉精的美牛部分則進一步開放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美豬、美牛換來了什麼?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曾公開說這是為了換一個國際地位,不過,今(1...

閱讀詳情 »

▲(照/食藥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喝茶的民眾當心!食藥署公布最新一批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名單,發現多批進口茶葉出問題,其中包括知名的天仁茗茶自中國進口一批「天仁普洱茶(普洱茶)」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其他還有來自中國的「大友雲南普洱茶」以及美國的「POH MA寶馬特級花旗蔘茶」農...

閱讀詳情 »

黑糖、紅糖、黃糖、白糖有何不同?哪種比較糖比較好?黑糖真的比較健康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無論哪種糖,主要來源都是甘蔗或甜菜根,差別在於精煉程度與礦物質含量,但其營養價值對人體來說差異不大,且熱量相仿,建議還是要適量食用為佳唷。  台灣傳統製糖是以甘蔗為主要原料,但甜菜根亦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