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淋巴癌的危險因子|認識癌症 淋巴癌篇5

淋巴癌的危險因子|認識癌症 淋巴癌篇5

淋巴癌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若白醫師指出,研究發現,基因遺傳、自體免疫功能不全、細菌或病毒感染,以及長期暴露在化學物質之下,甚至代謝症候群患者等都容易誘發淋巴癌,建議民眾若身體出現異狀,應及早就診,以查明病因。

 

淋巴癌的危險因子|認識癌症 淋巴癌篇5

 

1. 性別:在台灣,淋巴癌患者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多(而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越來越少),患者中男性高於女性,且以成年人居多。

 

2. 免疫功能不全:患有遺傳性免疫功能不全、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患者、洗腎患者、及骨髓固態臟器移植須固定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等,罹患淋巴癌的機率也會提升。

 

3. 細菌或病毒感染:若感染C型肝炎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八型、幽門螺旋桿菌、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第一型、EB病毒等,亦可能提升淋巴癌的發病機率。

此外,在台灣以前常好發病毒相關的T細胞淋巴瘤,不僅十分惡性且會合併侵犯多重器官,在治療上抗藥性也極強,因此預後十分不好。然而,目前因生活衛生營養水準進步,台灣民眾因病毒感染的T細胞淋巴瘤已大幅減少。

 

4. 化學物質:長期接觸油漆、染髮劑、殺蟲劑等化學物質者,罹患淋巴癌的機率較高。

 

5. 年老或代謝症候群患者:年長者或是代謝症候群患者,亦常和低惡性度B淋巴瘤有關。

註:代謝症候群指標:高血糖、高血脂、高三酸甘油脂、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若超過5項指標其中3項者即為代謝症候群患者。

 

陳若白醫師提醒,淋巴癌初期的治癒率相當高,但若長期忽視疾病,未善加治療者,其存活率可能僅剩1至2年;呼籲民眾若身體出現異常腫塊且腫塊迅速長大者,建議一定要及早就診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 陳若白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淋巴癌】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44

【淋巴癌的身體警訊】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77

【淋巴癌的判斷依據】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3841

【淋巴癌的分期】 http://havemary.com/article.php?id=4317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淋巴癌的危險因子|認識癌症 淋巴癌篇5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2歲的陳小妹妹在出生不久即透過腹膜透析洗腎,移植手術成為順利成長的唯一希望,然而10公斤以下幼童的移植手術困難度高,加上術前交叉試驗陽性,意即會攻擊移植腎臟抗體,台大醫院團隊克服萬難,將陳小妹媽媽的腎臟成功移植到陳小妹身上,成為院內首起10公斤以下、抗體排斥的腎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熱愛運動及健身的42歲男子,近一年來感覺與伴侶親密行為時,特別使不上力,腰部容易酸疼,幾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腎虧」了?但礙於面子問題,拖到最近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原來左邊輸尿管已經被2公分大小的結石塞住,腎臟呈現中度水腫。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出血不止是牙科門診最常見的急症,但有些狀況輕忽不得。一名74歲婦人,今年5月因為右下牙齦腫大,在診所接受切除牙齦手術,結果手術中不明原因血噴流而出,緊急轉往醫院急診,初步評估是小動脈破裂導致大量出血,診療一周後傷口癒合良好,醫師建議要牙周治療追蹤,但婦人卻疫情爆發不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癌症篩檢!國健署今(26)日公布最新數字顯示,經資料分析,截至今年7月底為止,國內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人數雖超過240萬人次,但相較去年同期篩檢數量卻減少約1成。背後原因無非疫情影響及醫院醫療量能降載,加上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意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