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唾液就能作檢測 BRCA篩出婦女癌基因

唾液就能作檢測 BRCA篩出婦女癌基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近年來,乳癌與卵巢癌罹患率逐漸攀升,而且發生原因很多;但是,無法選擇也無法避免的就是基因方面的突變,一旦突變發生,罹癌機率將是未突變者的數十倍。現在只要簡單的收集唾液,就可以得到答案,也能讓媽媽和家人安心。

小於1公分初期乳癌沒有症狀

乳癌會有何症狀?乳房醫學影像中心池永昌院長給了一個很另類的答案;他說,醫生都希望乳癌是沒有症狀的,因為越是初期的乳癌,小於1公分以內,是不痛、不會有硬塊,也沒有分泌物,讓人容易掉以輕心。但是由於對乳癌防治不如子宮頸癌,以致很多乳癌病人直到出現硬塊、疼痛、乳頭有分泌物、皮膚有橘皮變化、乳頭凹陷時,才進一步就醫,常常為時已晚。

有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 易罹乳癌與卵巢癌

至於會罹患乳癌的原因也不少!池永昌院長指出,包括有隨機發生如初經早停經晚、30歲以後才懷孕,以及過度使用荷爾蒙,甚至空氣污染PM2.5都有可能使罹患乳癌與卵巢癌機率上升;具有特定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或是多種基因突變,更有可能導致乳癌與卵巢癌,而根據統計,如果女性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則在70歲之前,就有8成機率會罹患乳癌,5成機率罹患卵巢癌,男性也有罹患乳癌危險,尤其是有BRAC2基因缺陷,則罹患乳癌機率相對較高,並且有近4成罹患攝護腺癌風險,另有文獻指出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會與胰臟癌與大腸癌罹患相關,兩性皆然。

經由基因檢測 及早做好健康管理

由於基因醫學的進步,使得乳癌基因檢測已不像早期那麼昂貴,已從當年的15萬元降價到1萬多元,透過國內生醫業者引進此檢驗服務,就是為了提供高風險族群一個更方便的檢驗且精準的方式。除了抽血篩檢之外,還可以經由唾液篩檢,經由基因檢測乳癌與卵巢癌,及早做好健康規畫與管理,成為目前的顯學。所以,池永昌院長認為,對於乳癌及卵巢癌高風險族群,包括直系血親40歲前就罹患乳癌或卵巢癌、二等親有二人以上罹患乳癌、有乳癌家族病史、同時二側乳房都有乳癌、有三陰性乳癌,都可進行基因檢測,及早發現並進行健康管理,就可降低罹患乳癌與卵巢癌的風險。

服用藥物可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大約5成

乳癌和卵巢癌高風險族群,若是經由基因檢測發現有BRAC1與BRAC2基因缺陷,就不必每日擔心害怕,或是看到陰影就亂槍打鳥的去做穿刺檢查。池永昌院長並建議,這時就要針對飲食、睡眠與運動做好規畫,甚至應該要30歲以前懷孕,並進行哺乳,或是服用藥物可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大約5成,也可像安潔莉娜裘莉般進行乳房切除和卵巢切除手術來預防;另外,就是要增加維生素D3的攝取,也可降低罹癌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1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疫情期間,思覺失調症患者仍要穩定回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許多病患擔心搭乘交通有染疫的可能性,減少來院看病的次數。為了不因疫情中斷治療,現在醫療單位實施電話、視訊診療或遠端心理諮商來降低衝擊,同時搭配長效針劑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洗腎率高居全球第一,多數人認為長期的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都為主要因素,但其實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也是造成末期腎臟病,甚至洗腎的關鍵之一。主要因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是由發炎反應損害腎絲球,進而影響腎臟過濾功能的疾病,其中,體內「半乳糖結構缺乏」的免疫球蛋白A (Gal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院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啟業至今,不僅守護東臺灣鄉親健康,在病人安全、醫療專業、教學、研究上精進成為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也積極向海外拓展,幫助有醫療需要的難症、重症病人。今年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院慶三十五周年大會也改成網路線上直播。今年的主題是「35同行 行善人間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