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唾液就能作檢測 BRCA篩出婦女癌基因

唾液就能作檢測 BRCA篩出婦女癌基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近年來,乳癌與卵巢癌罹患率逐漸攀升,而且發生原因很多;但是,無法選擇也無法避免的就是基因方面的突變,一旦突變發生,罹癌機率將是未突變者的數十倍。現在只要簡單的收集唾液,就可以得到答案,也能讓媽媽和家人安心。

小於1公分初期乳癌沒有症狀

乳癌會有何症狀?乳房醫學影像中心池永昌院長給了一個很另類的答案;他說,醫生都希望乳癌是沒有症狀的,因為越是初期的乳癌,小於1公分以內,是不痛、不會有硬塊,也沒有分泌物,讓人容易掉以輕心。但是由於對乳癌防治不如子宮頸癌,以致很多乳癌病人直到出現硬塊、疼痛、乳頭有分泌物、皮膚有橘皮變化、乳頭凹陷時,才進一步就醫,常常為時已晚。

有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 易罹乳癌與卵巢癌

至於會罹患乳癌的原因也不少!池永昌院長指出,包括有隨機發生如初經早停經晚、30歲以後才懷孕,以及過度使用荷爾蒙,甚至空氣污染PM2.5都有可能使罹患乳癌與卵巢癌機率上升;具有特定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或是多種基因突變,更有可能導致乳癌與卵巢癌,而根據統計,如果女性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則在70歲之前,就有8成機率會罹患乳癌,5成機率罹患卵巢癌,男性也有罹患乳癌危險,尤其是有BRAC2基因缺陷,則罹患乳癌機率相對較高,並且有近4成罹患攝護腺癌風險,另有文獻指出BRCA1與BRCA2基因缺陷,會與胰臟癌與大腸癌罹患相關,兩性皆然。

經由基因檢測 及早做好健康管理

由於基因醫學的進步,使得乳癌基因檢測已不像早期那麼昂貴,已從當年的15萬元降價到1萬多元,透過國內生醫業者引進此檢驗服務,就是為了提供高風險族群一個更方便的檢驗且精準的方式。除了抽血篩檢之外,還可以經由唾液篩檢,經由基因檢測乳癌與卵巢癌,及早做好健康規畫與管理,成為目前的顯學。所以,池永昌院長認為,對於乳癌及卵巢癌高風險族群,包括直系血親40歲前就罹患乳癌或卵巢癌、二等親有二人以上罹患乳癌、有乳癌家族病史、同時二側乳房都有乳癌、有三陰性乳癌,都可進行基因檢測,及早發現並進行健康管理,就可降低罹患乳癌與卵巢癌的風險。

服用藥物可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大約5成

乳癌和卵巢癌高風險族群,若是經由基因檢測發現有BRAC1與BRAC2基因缺陷,就不必每日擔心害怕,或是看到陰影就亂槍打鳥的去做穿刺檢查。池永昌院長並建議,這時就要針對飲食、睡眠與運動做好規畫,甚至應該要30歲以前懷孕,並進行哺乳,或是服用藥物可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大約5成,也可像安潔莉娜裘莉般進行乳房切除和卵巢切除手術來預防;另外,就是要增加維生素D3的攝取,也可降低罹癌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1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7歲的施先生,17多年前健檢發現罹患C肝,雖積極治療仍宣告失敗,一度發燒、吐血,最後確診肝癌,只剩換肝一途;所幸,小女兒自願捐肝救父,再搭配使用口服新藥治療,目前病毒完全消失。醫師強調,C肝患者肝臟移植,病毒復發風險高達百分之百;若不積極治療,最快3年內變成肝硬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8年佔據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新增患者超過一萬名以上,平均每34.7分鐘就誕生一名腸癌患者。而衛福部資料亦顯示,國人惡性腫瘤死因中,腸癌高居第三,可見大腸直腸癌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您的治療過程中,是否曾經因害怕手術危險、造成家庭負擔或化療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癌症連續34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去年新竹縣四癌篩檢總人數為6萬6,371人,其中有897人發現癌前病變、206人確診罹癌,搶得治療先機。為照顧全縣縣民健康,新竹縣不僅提供免費癌症篩檢與成人預防保健檢查,更提供國中女生免費接種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歐洲不孕症權威,同時也是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醫學會創會會員、首任理事長、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婦產科教授賈克‧唐納茲(Jacques Donnez),近日來台參加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年會,發表子宮肌瘤最新的治療趨勢。唐納茲教授表示,子宮肌瘤可能產生3大症狀,包括不孕症、經血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