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水還是渴? 當心2熱傷害已悄悄上門

喝水還是渴? 當心2熱傷害已悄悄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年約50歲的陳先生,本身罹患三高但都有規律服藥,工作方面需長時間在戶外監工,不過都有多補充水分,但無論怎麼喝都無法解渴且有時腳也會抽筋。經檢查發現其沒發燒也沒低血壓,血糖也算穩定,不像是因高血糖所導致的口渴現象,綜合以上症狀及考量當日是高溫,初步研判可能是熱衰竭,故立馬檢查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結果發現其有高血鈉及低血磷狀況,趕緊轉送急診治療。

熱衰竭、中暑症狀有差異 嚴重恐致多重器官衰竭

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說,六、七月恰逢酷暑時期,除預防夏季常見曬傷外,尚須注意兩個較嚴重且易忽略的疾病「熱衰竭」跟「中暑」,兩者成因皆是在高熱環境下過久造成持續流汗,又未補充適當鹽分及水分,以致造成全身性的不舒服。

陳泓毓醫師指出,熱衰竭跟中暑雖成因類似但症狀有些許不同。熱衰竭病人會覺得非常口渴,體溫大多正常或些微上升且伴隨頭痛、疲倦、躁動、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而中暑的症狀起初身體會感覺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跟呼吸過快、低血壓,體溫調節失控及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以致體溫上升很高,也就是核心體溫可升高超過40.5℃,並伴隨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情況,最嚴重還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跟昏迷情況。

熱傷害6危險群 應隨時補充水分、鹽分

陳泓毓提到,熱衰竭及中暑之高危險群包含兒童、老人、慢性疾病者、正服藥治療者、戶外高溫(如工人軍人等)或密閉空間從事者等,以上這些族群在夏日應適時補充適量水分跟鹽分。

如萬一真的發生熱衰竭或中暑應立即停止活動、給予降溫如電扇、灑水、敷冷毛巾等、平躺並抬高下肢增加血液回流、補充適度水分鹽分並及時送醫。陳泓毓醫師再度強調,嚴重中暑死亡率可高達80%,因此在外活動千萬記得要喝水及做好防曬,如此才能玩得開心又安全。

【延伸閱讀】

戴口罩雙眼成焦點 不同世代顯老眼袋淚溝問題通通有解

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破除荷爾蒙治療致癌迷思 婦產科醫師陪你度過更年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9.1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9月19日為止,已經有840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秋時節前後,生活往往離不開柚子、月餅及聚餐烤肉,如何快樂團圓享受佳節氣氛,安然度過美食誘惑又不會付出月圓臉更圓的代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提出3招引飲食原則供大家參考。柚子熱量高 一天吃半顆就好柚子維他命C的含量雖高,但是熱量也不少。如果整日只食用柚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個人前往的公園或樹林小徑遠足,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埃斯珀醫學博士(Frank Esper)提到,在戶外運動有好處多,大自然和新鮮空氣能放鬆並減輕壓力,但是在公共場所需要保持謹慎,並了解該處在何時變得擁擠,避免人潮擁擠時前往,以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秋連假連假及返鄉期間,總可見高速公路及風景區淪為大型停車場,塞成開車族及乘客的噩夢,不論男女老少都只能盡量憋住尿意,好不容易遇到休息站、加油站,排隊如廁的民眾也非常多,一名38歲張小姐就醫時表示如廁時,有強烈的灼熱剌痛感,尿液偏深黃色,懷疑是在清明連假出遊期間,每到一處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