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器官捐贈憂「死無全屍」? 全國首創3D列印器官填補大體

器官捐贈憂「死無全屍」? 全國首創3D列印器官填補大體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器官捐贈者現在也能做到「死留全屍」的觀念了!臺北醫學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首度合作,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填補器捐者的臟器,讓器捐者及家屬們可以保留完整的大體,心靈也能進一步得到撫慰。

受傳統觀念束縛 台灣器官捐贈率低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臺灣器官捐贈率遠低於西方各國,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等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逾萬人,但實際接受器官組織移植人數尚未達到170人,比例低於2%,歷年年度結算統計下來,也僅有近10%的病患成功等到器官移植;然而仍有許多器官衰竭患者仍苦苦等待,只希望爭得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腎臟器官需求最多 僅200多例能獲移植

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小組負責人神經外科陸惠宗醫師表示,目前國人需求最高的器官為「腎臟」,平均每年約有8千名患者有腎臟移植的需求,但真正能等到並接受器官移植者每年僅200多例,多數患者只能持續依賴洗腎等下去,除了對健保財務是個沈重的負擔,也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

3D列印技術 擬真還原器官型態

器捐者取出器官後,大體縫合時會因為體內空腔而凹陷變形影響外觀,陸惠宗醫師指出,透過3D列印的技術可以擬真還原器官型態,再填入大體縫補,讓器捐者的外觀不受影響,運用科技填補器捐者的遺憾,並緩和家屬的疑慮及擔心,進而提高民眾器捐的意願。

【延伸閱讀】

器官捐贈阻礙重重 悲傷與愛並存的爭議

認識器官捐贈 腦死之外還有心死後器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再過幾天,農曆年就輪至鼠年,為了讓大家強健身體,同時訓練心肺能力與反應,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設計1套「鼠年如意操」,共4招8式,只要每天做上幾次,就能達到拉筋伸展,運動強身的目的。   ▲第1招:鼠來非寶、快跑、衛生要好。(圖/NOW健康製作)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因應中國大陸武漢地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我國近日安排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莊銀清指揮官及防疫醫師洪敏南前往中國武漢,獲取疫情相關資訊,並於今(16)日召開返國說明會,表示至武漢拜會期間,除了解當地最新疫情發展與防疫應變作為,並赴當地醫院實際考察及參觀負壓隔離病房,了解疑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開貿易公司的郭董,為了和客戶搏感情,應酬時菸、酒、檳榔來者不拒,雖然爭取到許多客戶的訂單,但也讓他的健康亮起紅燈。日前帶酒店小姐出場,小弟弟竟然才10秒就低下頭來,小姐打到手軟、吹到嘴酸,都無法讓它站起來,於是趕緊求醫,才得知長期菸、酒、檳榔不離身,不僅身體整組壞了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為了增加美觀、刺激食慾,許多業者在製作麵條、水餃皮、蛋糕、麵包等食物時,都會添加類胡蘿蔔素。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類胡蘿蔔素屬於可做為食用天然色素來源,不過,購買時建議聞聞味道,如果味道嗆鼻就可能是添加了香精,容易引發過敏。   蝦子煮熟後為何會變橘紅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