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器官捐贈憂「死無全屍」? 全國首創3D列印器官填補大體

器官捐贈憂「死無全屍」? 全國首創3D列印器官填補大體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器官捐贈者現在也能做到「死留全屍」的觀念了!臺北醫學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首度合作,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填補器捐者的臟器,讓器捐者及家屬們可以保留完整的大體,心靈也能進一步得到撫慰。

受傳統觀念束縛 台灣器官捐贈率低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臺灣器官捐贈率遠低於西方各國,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等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逾萬人,但實際接受器官組織移植人數尚未達到170人,比例低於2%,歷年年度結算統計下來,也僅有近10%的病患成功等到器官移植;然而仍有許多器官衰竭患者仍苦苦等待,只希望爭得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腎臟器官需求最多 僅200多例能獲移植

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小組負責人神經外科陸惠宗醫師表示,目前國人需求最高的器官為「腎臟」,平均每年約有8千名患者有腎臟移植的需求,但真正能等到並接受器官移植者每年僅200多例,多數患者只能持續依賴洗腎等下去,除了對健保財務是個沈重的負擔,也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

3D列印技術 擬真還原器官型態

器捐者取出器官後,大體縫合時會因為體內空腔而凹陷變形影響外觀,陸惠宗醫師指出,透過3D列印的技術可以擬真還原器官型態,再填入大體縫補,讓器捐者的外觀不受影響,運用科技填補器捐者的遺憾,並緩和家屬的疑慮及擔心,進而提高民眾器捐的意願。

【延伸閱讀】

器官捐贈阻礙重重 悲傷與愛並存的爭議

認識器官捐贈 腦死之外還有心死後器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7歲江姓男童,日前突然因全身抽筋且意識不清,嚇得爸爸心肌梗塞發作!小兒科醫師提醒,若遇到小朋友抽筋時,照顧者不要慌張,務必鎮定讓孩子側躺、維持呼吸道暢通,待抽筋停止即可。但當抽筋時間超過五分鐘,就應立即送醫,且切勿在口中塞入任何物品防止咬舌,以免造成牙損傷。熱痙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約40歲的王姓女子因工作造成三餐不固定,經常胃痛,但多自行購買成藥服用。某日早上起床,上腹疼痛難耐,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引發膽囊炎。經手術切除膽囊,取出一顆大如龍眼的結石。女性、肥胖等「F4」特徵 最易發生膽結石膽結石有可能小至細沙,也有可能大如葡萄。平...

閱讀詳情 »

(來源:醫美時尚​No.131)文/Miki;本文感謝 戴昌隆醫師提供專業諮詢皮膚是人體最表層的保護膜,卻無法阻絕所有外來物,若經常接觸有毒物質,便可能透過皮膚進入身體,結果殘存滯留而難以排出體外!究竟該如何捍衛皮膚及身體健康?讓皮膚科專家戴昌隆醫師為你解惑!何謂「經皮毒」?所謂經皮毒,是透過皮膚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女性的「好朋友」每個月來報到,通常都會感到不舒服,卻有不少女性月經來潮時,總會感覺劇烈經痛,而且經血量非常多,甚至還會導致貧血。醫師指出,月經來時又多又痛,可能是子宮肌腺瘤作怪,最好及早就醫評估治療方式。子宮內膜長錯位置 造成子宮肌腺瘤中山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