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嚴重氣喘斷氣17分鐘  阿北改善病情可登山

嚴重氣喘斷氣17分鐘 阿北改善病情可登山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65歲許先生自幼罹患氣喘、長期為病所困,使用傳統治療方式,卻無法控制病況,不僅反覆進出急診,最嚴重曾斷氣17分鐘才被搶救回。後來經檢測確診為E氣喘患者,在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下,病情獲得大幅改善,更成功攻頂黃山。振興醫院內科部部長陶啟偉建議,由於嚴重型氣喘患者容易因反覆發作住院,傳統治療難控制時,再與醫師討論新式生物治劑。

嚴重型氣喘患者 半數確診為E氣喘

臺灣超過十萬名嚴重型氣喘患者。陶啟偉解釋,E氣喘為高嗜酸性白血球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國外研究顯示,其約占嚴重型氣喘患者的一半。嗜酸性白血球為人體內白血球的一種,於E氣喘患者的肺中指數明顯偏高,易受環境物質激發,引起嚴重氣喘症狀。透過簡單的血液測驗,發現血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數值高於300,即可確診為E氣喘。

擔心月亮臉找上門 氣喘患者擅自停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的成人氣喘診療指引顯示,臺灣200萬名氣喘病患中,嚴重型氣喘就佔有5-10%。一項對於臺灣嚴重型氣喘患者的研究顯示,病患對於治療過程中的類固醇劑量及其副作用感到焦慮,更因害怕發作而社交退縮。而國外研究亦顯示,超過五成的嚴重型氣喘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產生月亮臉、水牛肩和糖尿病等,自行減少用量甚至停藥,造成疾病控制不佳 。

傳統治療嚴重型氣喘的方式,為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ICS),配合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陶啟偉建議,若此治療方式仍無法控制病況,發作次數每周高於2次以上,且睡眠和工作都受影響時,應根據不同型別對症下藥,與醫師討論,選擇生物製劑。經過完整療程後,可再返回傳統治療控制。

傳統治療不佳 考慮新式生物製劑

現行生物製劑使用頻率不盡相同,如目前已有一個月使用一次,及兩個月使用一次的劑型。陶啟偉指出,新一代生物製劑能迅速消滅嗜酸性白血球,阻止IL-5作用,避免氣喘惡化。研究顯示,新一代生物製劑能減少五至七成口服類固醇使用量,進而降低副作用、減少患者急性惡化機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許先生回憶,某次在家突然感覺喘不過氣,送醫途中只見他兩眼上吊,接著倒下、沒了呼吸。斷氣近17分鐘後,才在醫師竭力搶救下撿回一命。他經檢測確診為E氣喘患者,但傳統的藥物治療方式都無法有效控制疾病,在和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新一代生物製劑治療。

許先生表示,治療2-3週後,病況獲得大幅改善,更在去年成功攻頂黃山。他建議嚴重型氣喘患者,要避免接觸過敏原,遵從醫囑服藥,一定能控制病情。

【延伸閱讀】走路不穩、常跌倒 可能是腦室積水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9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雖然只是咳嗽、發燒,也千萬不可輕忽!一名四十二歲青壯年,日前出現咳嗽與發燒症狀,雖掛急診就醫,發現有肺炎,卻不願住院治療,沒想到隔天病情就急轉直下,出現呼吸衰竭,嚴重到得使用葉克膜;原來是因染上H1N1,且併發重症,差點喪失性命。這名男子出現咳嗽、發燒的感冒症狀時,即到童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二代健保上路後,已將監獄服刑的收容人醫療費用納入健保給付,在雲林第二監獄,是由成大斗六分院醫療團隊駐診,除了看門診之外,並可安排轉送緊急外醫與住院治療;根據該院統計,今年一至三月,平均每月看了1193人次,相較以往的2200-2700人次,要少了半數之多。過去監獄收容人的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一名居住中部的1歲7個月大男童,3月底隨母親及兄長至中國海南島探親,4月下旬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無故驚嚇、嗜睡、抽搐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病徵,在當地就醫診斷為手口足病重症,病況改善後,於5月中返台住院觀察,目前已康復出院。(圖片來源/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癌症病人常有食慾不振的問題,致使營養攝取不足,無法好好對抗疾病;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王子南表示,癌症病人飲食原則除了要攝取足夠熱量,並應少量多餐及增加蛋白質,若是出現噁心、嘔吐等情形,也可喝些冰涼飲料,或是吃些酸味與鹹味較重的食物來改善。很多癌症病人尤其是在接受完放、化療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