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人每年超過3千人死於口腔癌! 出現5症狀不妙了

國人每年超過3千人死於口腔癌! 出現5症狀不妙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等危險因子外,有菸檳行為者,定期口腔黏膜檢查也不可少;實證顯示,有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增加3成5。

自我檢查5症狀 「破斑硬突腫」快就醫

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為「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者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也應養成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

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定期口腔黏膜檢查 降低死亡風險

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篩檢率達約5成,就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為降低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9年起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

此外,依資料顯示,經檢查發現為早期(第0-1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不到4成。

【延伸閱讀】

產後6個月黃金治療期 HIFEM科技扭轉漏尿困擾

居家防疫引爆衝突 善用三明治溝通法增進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英國有1名退役消防員某日至酒吧欣賞樂團表演時,因為現場音量過大感到不適而提早離開,沒想到仍導致聽力受損,隔天發現耳朵疼痛不已。自此耳邊就經常出現尖銳的耳鳴聲,無法正常生活,夜晚甚至完全無法入睡,必須想辦法讓自己筋疲力竭後才得已昏睡,耳鳴24小時不間斷,宛如地獄般的折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醫療的進步,許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都可以靠著手術的方式治療,治療痊癒性高,讓人容易忽略術後修養,常常因為久臥的緣故,使得血液不易回流,產生血栓而導致靜脈栓塞。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整個肢體腫脹、疼痛,嚴重者血塊隨著血液流動循環至肺部,造成肺栓塞等致命危險,嚴重肺栓塞能在幾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近日忽冷忽熱,溫差大,導致一些皮膚狀況不穩定的人,紛紛出現乾癢、脫屑等症狀,不僅身體抓到破皮,臉部上妝後更是悲劇,無法均勻浮貼在臉上。皮膚專科醫師黃勇學說,秋冬季節溫差大,因為空氣中的含水量減少,使肌膚的水分蒸發,補充水分固然重要,但重點還是鎖住水分,不然補充速度趕不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腸病毒每年約在初夏開始流行,7月左右到達高峰開始下降,在冬季的病例數就相對較少。然而衛福部疾管署觀察到,最近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緩慢增加,雖然與流行閾值有一段距離,但社區監測仍有1名腸病毒71型輕症兒童。疾管署提醒,乾洗手酒精對腸病毒效果有限,用肥皂澈底洗手才能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