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達9成 醫推牙周支持性治療降低復發

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達9成 醫推牙周支持性治療降低復發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1名55歲的A姓婦人,因右上後牙的牙齦腫痛、牙齒微微動搖、咀嚼疼痛至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玫吟門診求診。經林醫師問診並檢查後發現A姓婦人在3年前完成全口牙周病治療後,並未持續定期回診追蹤,而導致右上後牙牙周病再犯,經林醫師採牙周清創與牙根整平深部治療後,A姓婦人牙齒順利恢復牙周健康狀態。


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達9成 發生這些症狀要警覺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牙周病盛行率高達90%。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所引起,若口腔衛生欠佳,牙菌斑長期累積在牙齦周邊,而細菌便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炎並導致破壞。牙周病為慢性疾病,臨床症狀並不明顯,除非急性發炎時引起牙齦腫痛或經由牙醫師定期檢查,才會被診斷出來。牙周病通常伴隨牙周囊袋加深與齒槽骨的破壞,常見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或發膿、牙齦易出血、牙齦按壓疼痛或悶痛感、牙齦萎縮、牙根敏感、口臭、牙齒縫隙或動搖度變大、牙齒位移或變長、咀嚼酸軟無力等等。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玫吟說明,牙周病的治療,首重病人口腔衛生教育,維持高標準的口腔清潔,輔以適當的潔牙工具,再加上專科醫師的專業治療,可以大幅減少牙菌斑造成牙周病破壞的機率。


健保提供全口牙周治療 每3至6個月回診追蹤確保牙周健康


為了維護全民牙周健康,健保推行牙周統合照護計畫來提供民眾全口牙周治療,內容包含第一階非手術治療,包括:X光檢查、牙周探測、口腔照護衛教與正確潔牙指導、牙齦下刮除和根面整平術,並在追蹤4到8周的牙周復原情況後,視需求及專科醫師評估後接受進一步的牙周手術治療,以求達到更深部有效的清創、減少牙周囊袋深度並予以牙周組織再生的機會。


且在治療完成達到穩定後,需每3到6個月定期回診接受牙周支持性治療。除了必要的維護外,同時也檢查牙菌斑控制的情形,甚至有些新發展的初期牙周病徵兆,也有賴專科醫師檢查才有機會及早被診斷出來。牙周支持性治療還包括專業洗牙與牙周囊袋再探測,絕對是完整牙周治療的一部分。因為隨著時間,高標準的口腔清潔通常會退步,因此牙菌斑的定期維護和牙周狀況的嚴格把關控制,才能確保牙周維持穩定健康且減少復發的機會。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玫吟表示,成功的牙周病治療,有賴牙醫師與病人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呼籲民眾在治療牙周病之後,必須持續正確徹底清潔牙齒,同時也要增強個人抵抗力,如:均衡營養、遠離高風險因子(如:抽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更千萬別忽略定期回診檢查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介入治療且預防牙周病菌的再度侵犯。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巧克力囊腫恐釀成不孕症 手術最擔心沾黏新醫材可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各位覺得一個人的吻技重要嗎?當然我覺得在問廢話,如果一個再喜歡的人,接吻技術爛到爆炸,也是會被氣跑的,但吻技這件事是能熟能生巧的。如果你不知道對方吻技到底好不好,根據ybirds報導,看看你有沒有以下感覺吧,如果有代表你遇到高手了,我先恭喜你啦! (sourse: wikihow) 1、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重聽不是老人才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經常戴耳機聽音樂,聽力漸漸衰退。醫師指出,日常生活與人溝通時,若是經常詢問「再說一次」、「請大聲點」等,就可能有聽力損失,建議及早就醫矯正。 耳朵構造精密 聽力損失原因多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陳錦國指出,耳朵構造包括外耳、中耳、...

閱讀詳情 »

郭懿慧報導/拍攝 「植劇場」系列作品,驚悚推理系列第二部《天黑請閉眼》將在今日(30日)首播。導演柯貞年與陳玉勳表示,這齣戲劇的題材十分新穎,面對韓劇大量入侵,這對於台灣劇組與演員來說都是新嘗試,也大膽使用新人,包括張書豪、簡嫚書、陳褘倫、孫可芳(小豆)、曹晏豪、朱盛平、徐鈞浩、藍雅芸、黃尚禾、黃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在台灣經營長達36年的本土時尚烘焙業者,在日前歡慶36歲生日之際,於甫開幕兩個月的複合式烘焙旗艦店引進人形機器人Pepper擔任親善大使,為通路打造出「烘焙•幸福」的美好消費體驗,這也是台灣烘焙業第一家引進服務型機器人的創舉。 Pepper從各行業融入生活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