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培育AI醫療影像辨識人才 工研院專家傳心法加速開發產品與服務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為培育AI醫療影像關鍵人才,工研院特舉辦「醫學影像原理特性與處理技術」、「AI演算技術與醫學應用案例」、「醫學影像新興技術與應用案例」等三項主題數位及實體課程,協助相關醫材研發人員及醫療產業人員,在智慧醫療浪潮下搶得先機,及運用AI進行醫療診斷辨識。

近年來,AI人工智慧技術在各領域應用均呈現爆炸性成長,而在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即為醫療影像的自動辨識。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6年全球AI醫療影像市場規模將達2,648.5億美元,帶動的不僅是相關軟硬體設備,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將急遽升高。

培育AI醫療影像辨識人才 工研院專家傳心法加速開發產品與服務
▲以MRI影像圖示為例,AI醫療影像處理技術使用「影像分割」將左方得到的原始圖,透過將影像細分為多個子區域的過程,讓影像可更容易理解和分析。(圖由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指出,203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比率將超過30%,臺灣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龐大的照護需求,更需要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科技的智慧化整合協助,尤其透過AI智慧醫療影像辨識,才能協助醫師更快速、精準的診斷。產業學院此次特別結合多項FDA通過認證的醫學技術案例,運用工研院累積多年的技術開發實際經驗,加速醫療產品與服務開發,增加智慧醫療產業附加價值。

擔任講師的工研院服科中心副執行長張傳育以自身經驗,分享醫療影像辨識技術的開發歷程,介紹工研院獨家醫療影像識別技術「自助式輔助眼底攝影技術」。該技術曾獲2019年世界資訊科技大會「傑出醫療應用獎」,提供使用者一鍵式全自動眼底攝影,全程只需3分鐘,輔助醫護人員透過電腦視覺處理技術,有效早期辨識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節省病患時間,也讓醫生能夠快速完成眼底影像判讀。此設備已在臺灣各地區之醫院、基層診所服務驗證高達1萬多人次。

課程提供大量圖片、影音、顯少揭露的實務案例,包含MRI鼻咽腫瘤復發偵測、甲狀腺超音波影像、前列腺腫瘤等醫學案例,從研發產品、技術面角度切入,協助學員了解醫療影像該如何強化、分割、轉換,以獲得較清晰的病理組織特徵圖像,進行病症判讀。有利於產品開發者研發出被市場接受、且符合醫療實際環境的產品,亦有助於醫療體系從業人員了解如何善用AI醫療影像辨識做為最佳助手。課程提供實體及遠端線上同步直播課程,方便學員隨時隨地學習,相關報名資訊請洽https://lihi1.com/AZRdg

 

相關推薦

出處/天下雜誌作者/謝明玲圖片/天下雜誌緊張忙碌的生活、不正常的飲食與作息,愈來愈多人依賴胃藥過日子。但胃藥不是多吃多好,某些胃病也不是靠藥物就可以根治。胃藥四種 你吃對了嗎?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劉乃仁指出,最常見的胃藥就是「制酸劑」,作用是中和胃酸。制酸劑多半都是金屬化合物,如鋁鹽、鎂鹽、...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顏榮郎圖片/康健雜誌一定要記住,增生的內臟脂肪有如癌細胞,會分泌毒素;而活躍的肌肉則分泌防癌抗老化良藥,還具有消炎效果,有助於控制肥胖,減少滋養癌細胞。你當可理解肥胖與癌症的治療策略很像,包括應該避免會發炎的因素,然後運用消炎的飲食與生活方式減緩發炎,改善代謝紊亂,進而減去多餘...

閱讀詳情 »

星期四下午,是醫學生到醫院實習的時間。 一般來說,我們會花約一小時做一個medical interview + PE (理學檢查) 這次我和P大在醫院找病人實習,可是遇到的病人不是不方便,就是懶得理我們。 無可厚非,畢竟來醫院已經夠衰了,誰沒事還會想給兩個菜鳥當白老鼠? 正當我們決定放棄時,教授找到...

閱讀詳情 »

孩子會跟父母有許多相似之處,眼睛大小、鼻樑高低、膚色深淺、身材高矮等。許多身體特徵都與爸媽的醫院有關,你知道哪些是百分之百會遺傳的嗎? 1.壽命 科學解釋:壽命是有遺傳基礎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員個個長壽,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壽命的長短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性。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長壽的先例,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