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塑化劑毒害大 罹癌率增、胎兒異常風險高

塑化劑毒害大 罹癌率增 胎兒異常風險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因行政院消保處針對家用塑膠手套檢查,發現19件樣品中有7件檢測出塑化劑含量超標,「塑化劑」又被大眾所注意!在2011年爆發出「塑化劑」重大食安事件,是因某些不肖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在常見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使用廉價的工業用塑化劑被檢查單位查出,後來國內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台灣民眾體內的塑化劑暴露劑量遠超過其他國家,引起民眾群起撻伐!
塑化劑 無所不在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吳欣潔醫師表示,塑化劑(DEHP,屬於鄰苯二甲酸酯鹽類之一)廣泛存在環境中許多地方,最常見於塑膠製品,如,塑膠容器、塑膠袋、保鮮膜等,或是定香劑,像是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與藥品的膜衣、膠囊、懸浮液中。
罹癌、胎兒異常風險高
簡單來說,塑化劑就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可能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亦可能會引起女童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而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其生產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亦越高。
減少使用塑膠製品 從日常做起
醫師提醒,為降低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最好的方法為減少使用,平時可盡量少用塑膠製品;微波加熱食物時,避免使用保鮮膜;少食用家禽的皮或是內臟,以防過度攝取經由食物鏈累積的塑化劑或其他環境荷爾蒙。
另外,孕婦及孩童為塑化劑的高危險群,更要注意避免暴露任何的塑化劑,因此,孕婦及嬰幼兒應避免化妝或使用有香味的保養品或個人清潔用品,而孩童使用玩具後應用肥皂洗手再吃東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4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很多車主都採用先開窗通風的方式使熱浪排出,同時配合空調的使用讓車內溫度迅速下降,可是,車窗全部打開真的是最好方式嗎?G哥特意研究了一下空氣動力學知識,發現原來開窗也有各種講究。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夏天到了,一個讓每位車主都苦不堪言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對於G哥來說,每次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8歲的趙文禎,參加「戒菸就贏比賽」,成功完成一個月不吸菸,抱走30萬獎金。她說,其實曾多次戒菸都沒成功,同性女友的父親下令要她戒菸,就馬上就答應,沒想到不但戒菸成功,還幸運中獎獲得30萬,得到的獎金要存起來,當作買房基金。 耳濡目染而吸菸 趙文禎說,家人都有吸菸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為照護氣管狹窄的病患,健保署宣布,自5月1日將矽質T型管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省下萬元醫材費用,並保留氣切後的發聲功能,預估有逾百名患者受惠。專家提醒,患者應多加強呼吸道的照護,避免因氣管狹窄造成呼吸功能障礙。 7成患者須自費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周清蓮指出,臨床上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少人以為吃糖、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才會蛀牙、得牙周病;專家表示,糖攝取過多確實會增加齲齒機率,但只要有吃食物卻沒有做好牙齒清潔,不論甜食、鹹食都會形成牙菌斑,更會變成牙周病。 口腔清潔不乾淨 容易齲齒及牙周病 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