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大睡醒竟面癱 醫揭「這幾天」是搶救關鍵

壓力大睡醒竟面癱 醫揭「這幾天」是搶救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王小姐因為必須儘快將上司要求的計畫擬出來,工作壓力很大,於是她連續熬夜5天,希望趕快完成工作。然而,就在第6天早上,當她在浴室內梳洗時,突然發現自己刷牙漱口時,口腔內的水無法含住,會由嘴角漏出,且眼睛無法完全閉合;後經醫師診察,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

中樞性多因腦部疾病引起 常合併手腳麻木  

顏面神經麻痺是臨床上不算少見的一種疾病,造成其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中樞性及周邊性兩類型。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李啟光醫師表示,中樞性是因腦血管栓塞、腦出血或腦腫瘤等腦部疾病所引起,導致顏面神經核以上的部位受損,所以僅是臉的下半部表情受到影響;這一型的病人常合併單側的手腳無力或麻木,治療時須由腦部的疾病著手。

貝爾氏麻痺出現機率最高 中醫針灸介入早恢復 

週邊性則是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創傷等原因所引起,因為是在顏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受損,所以病人半邊臉部的肌肉麻痺,無法做出大部分的臉部表情,因為不影響到腦部,所以不會出現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的情形。

其中,貝爾氏麻痺出現的機率約占80%,常是一邊的臉部突然不舒服,一天之內就完全麻痺。

而貝爾氏麻痺在中醫認為屬面癱、口眼歪斜的範疇。李啟光醫師說明,現代的中醫研究認為,針灸越早介入治療越有助於神經功能的恢復,如果一發病即馬上結合中醫針灸治療,大多數皆可提早痊癒。

自我照顧3提醒 把握7天治療黃金期

李啟光醫師提醒,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要避免冷風或冷氣直吹麻痺的臉側,平時可以溫熱的毛巾熱敷臉部,增加臉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肌肉的麻木感;並常做臉部運動防止臉部肌肉萎縮;若有眼皮的閉合不良,睡覺時要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紗布後敷蓋眼睛,以防止因淚液蒸散而造成的角膜潰瘍。

最重要的是,若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請務必把握7天內的黃金治療期,及早就醫。

【延伸閱讀】

痛到無法工作!類風濕性關節炎全方位照護 降低未來失能

助患者挺進移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納健保

婦人長期腰痛腿痠 竟是肺癌骨轉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逾八十歲的林伯罹患肺癌末期,經過數次化學治療,期間併發肺炎、呼吸衰竭,病情每況愈下,諸多不適讓林伯躁動不安,坐著不舒服、躺著也不舒服,更別說想好好入睡,兒子心疼不已:「爸爸每多活一天就多痛苦一天,我想讓爸爸至少能舒服的睡覺、活著,離開也能舒服的離開。」女兒不捨老父離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35歲李先生今年初察覺「下面一大包」,雖然不會疼痛,但走路猶如螃蟹走路般姿勢怪異,原本5月想求診,但礙於疫情拖到10月才就醫,一查之下,赫然發現右側睪丸已腫到14公分大,嚴重壓迫右側睪丸,確診為睪丸精原細胞癌第1期,所幸在手術切除及搭配化療後,讓患者重回「蛋」定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60歲郭大姐,長年受拇指外翻及扁平足等問題所擾,間接影響到膝蓋,嚴重時想要「坐」到馬桶上,得要雙手撐牆、緩慢往下移動,才能好好「方便」,就醫才知道,原來膝關節已經長了骨刺,無法隨心所欲的行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原本醫師建議她等年紀大一些再來換人工關節,但她擔心年紀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12月3日於2021年台灣醫療科技展發表最新的研究報告,以成人補充胺基酸營養品搭配每週運動,實驗證實12週可明顯提高體能表現、提高血中維生素D濃度、相對降低體脂肪及增加肌肉量。這篇研究報告剛於今年11月在Experimental Gerontol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