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壓力太大?哭出來才對身體好

壓力太大?哭出來才對身體好

不少職場新人進入和學校截然不同的職場後,面對蜂擁而來的工作和復雜的職場人際關係,不知不覺間就會囤積巨大的壓力,有時候甚至壓力大到哭出來。日本經濟新聞撰文指出,日本心理專家認為,當心理壓力大時,哭出來才是消除壓力、有益身心的做法。

 

壓力太大?哭出來才對身體好

哭出來以後就能神清氣爽

盡管同是眼淚,防止眼睛幹燥的眼淚與眼睛進灰了或切洋蔥時受到刺激流出的眼淚卻是不同的,而感動或傷心時流的眼淚又與眼睛受到刺激流出的眼淚不同。當人出現情緒性流淚時,會出現一系列身心變化。對此,日本東邦大學名譽教授、腦生理學專家有田秀穗將著名的悲情片“佛蘭德斯的狗”與“螢火蟲之墓”給20名成人觀賞,並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受試者大腦血流量的檢測。

實驗發現,在看影片的受試者中,約有九成人在中途哭泣。在他們開始哭泣前的1-2分鐘,大腦的前額葉區血流量會緩緩增加,到了哭泣前10-20秒,血流量會急速增加,同時心跳與血壓上升,處於興奮狀態。哭泣過後,血流量開始緩緩下降,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有田教授認為,人之所以會在看片子的時候流淚,這是因為當人看到自己深有同感的畫面時,前額葉區活動會變得頻繁,進而發出“流淚”的指令,而這是只有大腦發育較為發達的人類才能流出的眼淚。

根據心理測試顯示,哭過以後的人的心理中,緊張、不安、混亂、憤怒等情緒的比例很小,常常有人說“大哭一場過後,整個人都輕鬆多了”、“哭完以後就神清氣爽了”,學者猜測,出現這樣的變化是因為情緒性的哭泣過後,與放鬆狀態關聯的副交感神經神經會替代與興奮緊張狀態關聯的交感神經,對人體的情緒起主要控製作用。這不但能讓人發洩壓力,在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下,人體狀態會接近於晚上快要睡著時的安定狀態。盡管目前科學尚未對此作出明確的解釋,一部分大腦的作用原理仍需要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體會通過“哭泣”的行為,自發性地切換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達到發洩情緒、減小壓力的目的。

 

當然,也有一些人​​無論壓力多大多想哭,眼淚都流不出來,這種狀況反而會導致人越發地感到苦悶難耐。有時候工作壓力過大、疲憊不堪卻又哭不出來,很容易陷入抑鬱症危險中。當發現自己有那樣的傾向時,不妨找一些契機讓自己流淚。有田教授認為,“看一些能有同感的電影,或聽一些與內心有共鳴的音樂,效果都會很不錯。”

 

壓力太大?哭出來才對身體好

有感情就要表達出來,警惕“ 感情表達障礙”

哭泣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方式,但除了哭泣之外,嬉笑怒罵都是表達感情的方式,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上班族整天對著電腦或電話,很少與人溝通,臉上的表情也幾乎一成不變,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中,這樣的人非常容易因溝通和感情表達的減少而患上“感情表達障礙”。這是因為一旦大腦皮層處理的信息量大量增加,大腦皮層與控製本能與感情區域之間的部分功能平衡就會被破壞。

想要從感情表達障礙中恢復過來,最重要的就是讓人有快樂的體驗,有與人交流的喜悅,而與兩三個人相互傾聽、表達內心的感情無疑是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有時候,壓力會在你不知道的時候逐漸將心理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想要預防感情表達障礙症,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在每天睡之前,想想今天我哭了嗎?我笑了嗎?這樣回顧自己的一天,就能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良好的把握,一旦發現心理狀態失衡,才能及早調整和恢復。

相關推薦

《日式禪風紓壓塗繪:帶領你自我療癒的Mario曼陀羅》 ★精美典藏書盒包裝 ★隨書附贈12支色鉛筆 ★書中插畫可單張欣賞,也可將所有插畫拼貼成一幅完整大圖 塗繪的世界裡沒有所謂正確的顏色, 當然也就不可能會犯錯, 現在就拿起筆動手畫,釋放你所有的壓力吧!   日本藝術家田內万里夫精心繪製3...

閱讀詳情 »

隨談「マリオ曼陀羅 / mario mandala」二、三事   年紀還小時,不知從何時開始,我過起用肉眼眺望太陽、讓腦袋轉來轉去的日子。夜黑了,星空展開之後,就光遙想著宇宙盡頭那端的事,仍然讓腦袋忽忽地轉個不停。往四周一望,在雜樹林和遠處的山群、田地和農地之間,花草樹木、天空、太陽、河流...

閱讀詳情 »

如果遭遇睡眠癱瘓,該怎樣做才能有效地醒來? 1.不要反抗 當你感覺自己被按住,無法動彈的時候,不要反抗,否則可能加劇體驗。 2.自我暗示 當你感覺到睡眠癱瘓,可以先放鬆,並告訴自己“這是鬼壓床,沒事。”這樣反而有可能直接醒來。 3.扭動腳趾 嘗試扭動肢體,比如手指和腳趾。因為...

閱讀詳情 »

    "六吃"是說這些食物要儘量多吃;“六不吃”是指對這些食物要儘量忌諱,如果是偶爾接觸,你也不必太過於擔心。 六吃:一、全麥製品,包括麥片粥、全麥餅乾、全麥麵包等。特別是北方的孕婦,把早餐的燒餅、油條換成麥片粥很有必要,雖然你多少會有些不習慣。麥片可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