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熬夜睡眠不足 小心惹上「前庭性偏頭痛」

壓力熬夜睡眠不足 小心惹上「前庭性偏頭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醫生,我時常頭暈,會不會是中風前兆?」27歲的王小姐擔任外商公司的產品經理,最近半年來時常感到頭暈目眩,腦袋像有顆定時炸彈般隱隱作痛,這種感覺每次都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要2、3天才稍微好轉。有時想喝杯咖啡提神,沒想到頭痛暈眩卻因此加劇!

前庭性偏頭痛 工作生活受影響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李苡潞醫師表示,王小姐經診察發現其中耳及外耳並無感染或任何病灶,聽力檢查評估也正常,耳石頭位測試也沒有出現暈眩眼振的情形。但進一步詢問發現,王小姐最近工作壓力大,已連續熬夜好幾個月,本身也屬於容易暈車的體質,而頭痛暈眩的情況在生理期前後會更加明顯。

綜合以上病徵,王小姐應為前庭性偏頭痛,在給予前庭抑制劑及偏頭痛的藥物外,並叮囑她需調整生活作息,眩暈及頭痛也都因而獲得顯著改善。

單側眩暈症狀 是內耳不平衡 

李苡潞醫師指出,眩暈分為中樞性、周邊性2種類型。中樞性主要是腦中風、暫時性缺血或顱內腫瘤所致,常會嚴重到無法行走、肢體偏癱、口齒不清,建議趕快掛急診處置或看神經內科。周邊性則與內耳前庭系統失調有關,即俗稱的「內耳不平衡」,會伴隨聽力減退、耳鳴等症狀,但相對沒有立即危險性,一般建議看耳鼻喉科門診檢查治療。

「前庭性偏頭痛,是僅次於耳石脫落症的第二常見周邊性眩暈。」李苡潞醫師表示,其特徵是單側(亦可能雙側或後腦勺)、搏動性、中重度的頭痛,加上眩暈的症狀,每次發作時間可能數分鐘至2、3天不等。少部分人會出現暫時性聽力減退、耳鳴、耳悶等聽覺症狀,或發作前會有畏光、怕吵等前兆。好發族群是年輕女性及平時容易暈車、暈船的人,第一次發作的高峰期在20、30歲之間。

藥物防前庭系統過活化 健康生活可預防

前庭性偏頭痛的成因與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朗,可能跟大腦皮質的過度興奮、誘發三叉神經—腦血管擴張反射,進而造成前庭系統的過度活化有關。因此,除了使用藥物做即時的症狀控制,針對急性發作使用止暈、止吐、止痛藥緩解症狀;嚴重且頻繁發作的患者,則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乙型受體阻斷劑、抗焦慮及抗憂鬱藥物來預防發作外,降低前庭系統的過度活化也是重點。

李苡潞醫師指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加上女性經期的荷爾蒙變化,容易引起前庭性偏頭痛;起司、巧克力、柑橘類、酒精、咖啡、茶、人工代糖、香腸及味精等食物,也是常見的誘發因子。因此,適度紓壓以保持心情愉快、作息正常不熬夜,並記得睡前少用3C產品,不要讓大腦太興奮,及避免接觸上述誘發食物,是根本預防之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5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中第4位,平均約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陳先生近日半夜睡醒上廁所時覺得下肢有點無力,以為只是工作疲累,繼續回床休息。沒想到早上醒來,連上肢都感到無力,立刻請家人送往醫院,診斷出腦中風。腦中風日常照護 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前陣子駭人聽聞的水泥封屍命案新聞,讓人不禁懷疑,姑嫂兩人的長時間不和睦到底多嚴重,最終釀成悲劇?其實除了姑嫂問題,婆媳問題更加常見,從原生家庭到新組成家庭,生長環境差異不免造成許多摩擦。家人的人際相處更難迴避,遇到不睦的情事,到底該如何排解壓力、解決問題呢?息事寧人、追求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毒品濫用人口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根據2016年藥物濫用案件曁檢驗統計資料分析顯示,通報個案藥物濫用的品項排行,以海洛因為最多,其次則為安非他命、愷他命;濫用藥物年齡層分布以30至39歲最多,首次用藥年齡以20至29歲為主,占43.9%,已連續三年排名第一位,至於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母親節將至,家扶基金會按照往例舉辦「全國自強母親表揚」活動,今年從 2萬8千多戶扶助的家庭中,遴選出24位自強母親。其中,不乏經歷家人死亡、遺棄、重病,甚至遭受家庭暴力、背債等困境,或是姑代母職、姨代母職,以及即使年事已高,仍要承擔養育孫子女的責任的隔代教養家庭;但她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