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月「針」簡單! 「抗躁鬱症長效針劑」核准用藥

每月「針」簡單! 「抗躁鬱症長效針劑」核准用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36歲的王姓女公務員平時個性溫和,擁有人人稱羨的事業與家庭,兩年前開始,因工作壓力大、做事方式常被上司挑剔,漸漸出現情緒低落、對平常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起初她以為自己罹患憂鬱症。半年後,她開始出現躁症症狀,除了情緒易躁動、注意力不集中以外,甚至還會主動跟同事吵架、衝動貸款投資等,與平常溫和的模樣有天壤之別。

後來王小姐在家人的勸導與陪同下到精神科就診,確診為雙極性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起初先以口服藥物治療,但因害怕每天服藥被同事發現,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且自認病情已穩定,索性擅自停藥。不料,停藥後躁症又復發,與醫師討論後改為注射長效針劑,因不須擔心被同事發現,病情也逐漸得到控制,王小姐才對於藥物治療恢復信心。

卡到陰中邪? 小心是躁鬱症找上門

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王俸鋼主任表示,躁鬱症是一個以情緒為主軸的精神疾病,分為「躁期」與「鬱期」。躁期又分為「狂躁」或「輕躁」,發作時患者會異常的充滿活力,且主觀意識強,易跟別人起衝突。個性會變得狂躁、自我膨脹、話多,有很多事情想做,甚至為此不眠不休;鬱期與躁期則有極大反差,發作時心情變得低落、沮喪,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變得悲觀、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

王主任表示,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診斷為躁鬱症的盛行率約為0.5%,好發於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男女發生率相同,但應有許多潛在患者尚未被確診與治療,。大多數患者及家屬病識感低,在患者躁期發作時,經常誤以為是卡到陰、中邪,因而延誤就診,錯過治療黃金期。

每月一針! 「抗躁鬱症長效針劑」減緩副作用

躁鬱症的治療方法以藥物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王主任說明,當患者在急性期時,主要會投予情緒穩定劑,包含鋰鹽、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等,或者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現有治療躁鬱症的藥物,易產生影響生活品質的副作用,降低患者服藥意願。加上多數躁鬱症患者主觀意識強,更容易擅自停藥。

今年6月衛福部已核准,目前每月一針的「抗躁鬱症長效針劑」。此針劑藥物是將既有口服藥的成份製成水性懸浮液,施打於深層肌肉後,會在組織液中緩緩釋放,能讓藥物於血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因此每月僅需注射一次,對於不便每日服藥的患者,可增加用藥便利性,同時減緩過去藥物會有的口渴、疲倦、肌肉僵硬、體重增加及動作遲緩的副作用,提供治療新選擇,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千萬別忽視躁鬱症 有症狀應及早診治

王主任最後叮嚀,如「躁」跟「鬱」症狀反覆出現,恐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一旦出現疑似躁鬱症的症狀,建議及早就診治療。現今醫療發展進步,可提供多種治療方式供患者選擇,一起幫患者對抗躁鬱症,重拾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許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素!所謂嬰兒猝死症候群,就是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1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採取「仰睡」姿勢,以排除側睡或趴睡可能會引起嬰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最近也常出現打噴嚏或鼻塞等困擾嗎,小心恐是過敏症狀找上門,尤其正逢季節交替時期,臨床上常見像是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眼睛及喉部搔癢等,都屬於最典型的過敏症狀;食藥署表示,民眾若自行購非處方藥品時,應仔細諮詢專業藥事人員,若症狀遲遲未改善,建議應盡快就醫治療。 三高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豬哥亮罹患大腸癌後,多次傳出病危消息,最新消息指出,已經轉移到台大安寧病房。事實上,豬哥亮早在3年前就得知自己罹患大腸癌,卻遲遲不肯開刀,如今演變至癌症末期,不願開刀的原因除了想多拍點戲、多存錢,也因為開刀位置接近肛門,認為裝人工肛門有損自尊,一度拒絕接受治療。 人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歲幼童,因咳嗽、發燒到診所看了3次,病情仍不見好轉,持續發燒4天、咳嗽長達2周,經診所醫師評估為重症病程,立即轉診至新光醫院;經過抽血及X光檢查,確診感染黴漿菌,接受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 黴漿菌引起小兒肺炎 所幸及時轉診才揪出病原菌 收治個案的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