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破表不硬撐 正念防疫過生活

壓力破表不硬撐 正念防疫過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疫情爆發後,看著每日的新聞及統計數據,有些人不禁會抱怨覺得很緊張、壓力大,甚至出現頭暈、胸悶等身體不適,每個人可能也多少感受到生活的氛圍變得緊繃,並出現情緒;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建議,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甚至是對生活的掌控,正念過生活,找回生活的感覺、找回當下的寧靜!

疫情期間壓力大  大腦過度疲憊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蔡宜潔指出,人類有功能絕頂的大腦,往往會自動去搜尋對自己有威脅的訊息,例如,哪裡又出現確診個案?社會資源是否不足?以便「避凶」、「生存」,這些都沒有錯,但卻也可能一直讓大腦思緒處於團團轉的疲憊狀態,且被緊張、害怕等負向情緒給淹沒。

覺察和接納心情  不追隨負面情緒

蔡宜潔心理師表示,「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很重要的,當自己有任何的情緒或不舒服,可以緩緩閉上眼睛,搭配自然的深呼吸,問問自己怎麼了,試圖理解不舒服的症狀為何,或者是什麼樣的想法引發情緒;當釐清這一切,請「接納」處於現狀的自己會有這些症狀或想法,告訴自己沒關係,雖不太舒服,但不用特別去抗拒或壓抑,更不用延伸更多的想法想要去改變什麼,要是你覺察到大腦仍不時地運轉著其他的事,應溫柔而有耐心地將紛飛的思緒,運用專注力抓回到你的深呼吸。

朝向正念生活  仁慈疼惜他人

蔡宜潔心理師提醒,生活中保有正念的態度需要自我提醒,這關乎到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是可以訓練的,不妨拿張紙,列下生活中你會從事的活動,可以是每天都會執行的事情,如洗澡、走路、下廚,也可以是讓你愉悅的興趣,像是園藝、瑜珈、畫畫等,每天撥點時間,挑選一到兩樣活動,感受當下五感帶給你的經驗,也許可以從中發現,這樣有意識的投入與執行,帶給你新的體驗及滋養,了解到疫情之外,生活中還是有其他的美好及新的經驗等待去發掘!

【延伸閱讀】

乾眼危機!居家辦公遠距上課 關鍵「黏蛋白」缺乏怎辦?

雙眼模糊、背痛癱瘓 恐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3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長期住在養護中心的82歲阿嬤,從未發生過跌倒意外,卻常跟醫護人員抱怨腿部疼痛,照護中心送醫才發現,阿嬤腿骨骨折,檢查顯示骨密度竟只有-5.8,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照顧員只是幫她翻身就引發骨折。 根據美國研究指出,8成養護中心年長住民為嚴重骨鬆的高危險群,除了老化之外,許多人因長期臥床,服用多種藥物,且...

閱讀詳情 »

照顧生病或年邁的親人是條漫漫長路,多年累積的壓力與疲憊可能讓照顧者心生憂鬱。「博愛Family House」支持網絡平台,是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長期照顧中心為照顧者們所成立的「歇腳亭」,讓照顧者在團體互動中放鬆並找回能量,為黑暗長路燃起1盞明燈。 這個支持網絡由博愛長照中心主導,結合居...

閱讀詳情 »

癌症連續37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1名,為了提高癌症標靶治療的精準度,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藥物設計及系統生物團隊與臺北醫學大學乳癌研究團隊合作,研究近2,000種膜蛋白對應15種癌症之生化調控網路,開發「癌症膜蛋白調控網路」,大規模建立膜蛋白與癌症的關係,更找到抑制乳癌移轉的新制藥物,目前向多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