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讓腦萎縮? 5項腦科學揭密

壓力讓腦萎縮? 5項腦科學揭密

21世紀被稱為腦科學的時代,人類頭骨裡面那一個組織的奧妙正逐漸曝光。其實,腦子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器官,它會隨著你每天的生活,而產生一些微妙的改變。這些改變有好有壞,每天都大量用腦的你,一定要知道這幾個有關腦的知識,過有益大腦的生活,才能讓腦袋越來越靈光。

1.壓力讓腦子萎縮

壓力對腦子的影響非常顯著,一項研究中,老鼠被暴露在長期的壓力下,結果發現老鼠的海馬迴(hippocampus)居然萎縮。而海馬迴是腦中形成記憶非常重要的一塊區域,這顯示壓力可能是造成記憶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項研究讓猴子脫離母猴居住6個月,這些猴子被安排與其他同年齡的小猴子住在一起,為了生存牠們必須彼此競爭。結果,把這些猴子帶回母親身邊後,猴子腦中釋放壓力荷爾蒙的區域仍然不斷在作用。這顯示當壓力源消失,腦子仍然沒有放鬆。

2.疲倦的時候大腦比較有創意

你有沒有注意到,好點子有時會在累了一天後的沐浴時間中突然造訪?因為疲倦,大腦專注力降低,比較難過濾掉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也記不住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性。

就在這種「模模糊糊」時候,創意產生了!因為產生「靈感」的關鍵,就在於用新的思考方式把兩件截然無關的事情加成在一起。而平常精神最好、思緒最清晰的時候,思考模式中規中矩,反而導致創意被抹煞了。

3.偶爾犯點小錯能讓別人更喜愛你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Aronson的研究,稱作「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他播放四支訪談影帶給受試者看,並問他們最喜歡哪一位,前兩段影片的受訪者都是非常傑出的人,但是第2位顯得有點緊張,甚至把咖啡弄翻了;後2位的談話平凡,最後一位也同樣把咖啡弄翻了。結果,95%的受訪者最喜歡第二位談話精彩但是把咖啡打翻的人。

這意味著,表現絕對完美的人反而讓他人敬而遠之;表現出色,但在不經意中犯點小錯的人,反倒讓人覺得他比較親民,而更加喜愛他。

4.運動不只能健身,還能健腦

運動不只強身健體,事實上,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起不愛運動的人,有比較好的長期記憶、推理能力、注意力和解決事情的能力。

因為,運動後腦子會釋放「大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這種營養因子能促使新神經元的生成,提升學習與記憶能力。

5.理解困難的事物,讓大腦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

2014年的跨年煙火還歷歷在目,但其實今年已經過了一半,你可能驚覺時間怎麼過這麼快?其實「時間快慢」是種主觀感受,一旦你知道大腦是怎麼認知時間快慢程度,便可以讓自己覺得時間過慢一些。

大腦接收新資訊時,需要一些時間來理解,事物越複雜,所需要的理解程序便越繁複,大腦便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久。例如,在一些緊張或愉悅的時刻裡,大腦高度集中注意力,這讓人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而在做一些重複的事情時,由於腦子已經很習慣這些資訊,處理起來便毫不費力,因此會覺得時間飛快。

腦子活到老用到老,試著了解這個親密的器官,能讓你更聰明地過日子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7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蟬聯38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肝癌因為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易被忽略,又稱為沉默的殺手。近日南投有兩名年約65歲的男子罹患肝癌,其中黃男平時有在服用三高之慢性疾病藥物,在進行例行性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肝臟有一顆3公分腫瘤;另一位陳先生則是患有糖尿病,覺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52歲的珍珠與先生感情如膠似漆,但自更年期開始因陰道乾澀,致使親密接觸頻率從每週兩次、變成每個月一次,最後甚至只能三個月一次;有苦難言的珍珠,接受雷射治療後,除了順利解決乾澀、疼痛問題,更重拾與先生的親密關係。婦女生殖泌尿道症候群 性生活、自信皆受影響台灣婦女泌尿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7歲曹先生,平日工作忙碌,每到午餐時間常以愛吃糕餅零食來快速解決,假日時也喜歡與家人一起到咖啡館坐著聊天,並點個下午茶甜食套餐來享受周末的悠閒時光。從半年前開始,曹先生不時有胃部悶痛感,但曹先生認為只是普通的胃痛,自行到藥局購買腸胃藥吃,但持續吃了半年仍無見效,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惡性腫瘤生長過程中,癌細胞容易藉由血液、淋巴,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等遠端器官,一旦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就稱為癌症骨轉移。由於骨轉移好發於脊椎骨、肋骨、大腿骨、骨盆等負責支撐人體的中軸骨骼,倘若疏於控制骨轉移,負責支撐身體的骨骼會變得脆弱,癌友坍陷的骨骼可能引起長期骨骼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