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平時愛吃甜食作息不正常 胃痛吃藥無效竟檢查出胰臟癌

平時愛吃甜食作息不正常 胃痛吃藥無效竟檢查出胰臟癌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7歲曹先生,平日工作忙碌,每到午餐時間常以愛吃糕餅零食來快速解決,假日時也喜歡與家人一起到咖啡館坐著聊天,並點個下午茶甜食套餐來享受周末的悠閒時光。從半年前開始,曹先生不時有胃部悶痛感,但曹先生認為只是普通的胃痛,自行到藥局購買腸胃藥吃,但持續吃了半年仍無見效,近期體重還莫名減輕。


直到日前經親友介紹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在曹先生在檢查行程結束後,醫師與他解說報告過程中,曹先生看著血液檢測中顯示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皆超過標準值,才驚覺到自己早已罹患糖尿病。接著看到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精密影像檢查結果,發現胰臟有一處浸潤性病灶,大小約2.5公分並壓迫到胰管、膽管、及十二指腸。這也難怪曹先生長期吃了胃藥卻毫無改善不適症狀,後續經由臨床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治,確診為胰臟癌。


看到報告後,曹先生相當懊惱,放任自己時常亂吃東西,沒注意營養是否均衡,只認為吃飽就好,生活作息也不正常,長期下來竟對自身健康有如此大的影響,更透漏他丈母娘也有糖尿病史,去年也因胰臟癌過世,現在回想起來彼此都有愛吃甜點的飲食習慣。


60歲以上、有抽菸習慣、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高糖份及高熱量食物,都是罹患胰臟癌的危險族群。家族中有1等親罹患過胰臟癌的人,得到胰臟癌機率大於常人3至4倍。雖說曹先生與丈母娘僅有姻親關係並無直接血緣關係,但兩人皆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及有糖尿病,且未做好糖份攝取量的控制。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今年8月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Oncology)發表的1項分析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至6.8倍!


副院長還指出因糖尿病在初期是沒有特別明顯症狀的,一般人其實很難發現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有不少人都是因為安排健檢才意外發現,等到有明顯症狀常常是併發症,如眼睛病變、腎臟疾病、心血管病變等,為時已晚。而早期的胰臟癌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若有發生病狀也容易被誤導至其它疾病。


錢政平副院長解釋胰臟癌是1種早期難發現、無特異症狀及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且大部分的胰臟癌患者確診時,腫瘤已是晚期或是遠處轉移。建議民眾應儘快戒除不良飲食習慣,維持良好生活型態與安排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可疑病灶及控制危險因素,才能安心遠離胰臟癌的威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牙醫師:問題不在拔牙顆數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年約七十歲婦人,深受白內障所苦,雖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但卻因眼部鞏膜潰瘍病史,以致屢遭醫師拒絕醫治。由於其眼球較薄且脆弱,許多醫師認為,風險太大而拒絕診治。直到無刀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新科技出現,才讓這位婦人重獲光明。 手術更安全 收治病例的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運動有益健康,不過,運動前後吃什麼食物,更能幫助身體從事運動、恢復體力呢?專家建議,運動前後1小時必須進食,運動前選擇碳水化合物食物,運動後可補充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不僅補足營養,也不怕累積脂肪。 長庚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教授劉珍芳表示,運動前1小時,建議攝取含碳水化...

閱讀詳情 »

高溫天,煮上一鍋綠豆湯晾涼後擱冰箱裡,口渴時喝上一碗,想想就讓人覺得爽! pic. via: aiweibang 然而,高郵一位年近70歲的老太,卻因喝了一碗冰鎮綠豆湯而突發心肌梗死,差點丟掉性命……專家表示,冰綠豆湯對心腦血管病人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全身出汗時...

閱讀詳情 »

吃肉不如吃豆! 高蛋白、豐富維他命、低GI、多功效! 不可錯過22種一定要吃的常見豆,更是素食者補充身體營養的最佳選擇!  本書介紹22種常見豆類,各含不同豐富營養成分,搞懂宜忌,用對配方,解決惱人疾病! 黃豆、綠豆、黑豆、四季豆、豇豆、花生……豆是家常料理當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