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壯年拚事業就高血壓?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次性有效治療

壯年拚事業就高血壓?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次性有效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來隨著飲食習慣逐漸西化,高油、高鹽飲食讓許多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梗塞及高血壓等,都出現提早發生的現象。其中「高血壓」症狀輕微時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年輕患者可能因工作因素,較不易維持規律作息或按時服藥,導致血壓控制不當,卻不知高血壓嚴重起來恐導致腦中風、主動脈剝離等併發症,猝死機率相當高。

連鎖餐飲業忙起來暈頭轉向常忘服藥 高血壓竟引發腦出血

患者林先生30歲出頭就診出有遺傳性高血壓,十幾年來都靠藥物控制病情,到後期一天甚至需服8顆高血壓藥物,才能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

林先生因為在餐飲業工作,需從一大早忙碌到半夜,常因此忘記服藥,即使出現頭脹、心悸等症狀也沒時間處理,直到有一天出現嘴歪、流口水和左半身無力現象緊急送醫,幸運救回一命後,才知道是長期輕忽高血壓進而併發腦出血。

穩定血壓、降低服藥量 患者靠RDN兼顧工作與健康

經過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柏霖建議,林先生選擇施作高血壓導管手術 (The Renal Denervation system, RDN)。RDN藉由在患者鼠蹊部打入導管,利用熱原理電燒腎臟動脈外圍神經,進而抑制能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的交感神經,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患者林先生分享,過去量測血壓值常高達180 mm/Hg,甚至200 mm/Hg以上,不只身體不適,心理壓力也很大。RDN手術治療後不只血壓值降到120 mm/Hg,一天也僅需服用兩顆高血壓藥物,對於工作與生活都有大大的改善,直呼對於RDN手術真是「相見恨晚」。

高血壓難控制? RDN一次性有效協助

林柏霖醫師指出,高血壓治療上常遇到的困難就是「服藥順從性」,以美國研究數據為例,高血壓藥物順成性僅五成,其中也有一些患者,即使服用足量藥物,也無法達到降血壓的功效,此情形即被稱為「頑固型高血壓」。

針對頑固型高血壓治療,林柏霖醫師表示會根據患者本身有無惡性腫瘤、腎動脈結構異常、內分泌失調等問題,來評估是否適合施作RDN手術。過去國際多種大型研究顯示,RDN手術平均可協助患者降低10-20 mm/Hg門診血壓值,24小時平均血壓值也能降低10 mm/Hg左右,效果非常明顯。

過去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加溫搞得人心惶惶,林柏霖醫師也提醒患者,切勿因不想出門、不想出入醫院就擅自斷藥,慢性病若無良好控制,可能使體內持續產生發炎反應,提高患者疾病風險性。

遵循「722請量量」口訣 還有「SABDCE」!

林柏霖醫師呼籲,高血壓患者日常照護需儘量遵循「SABCDE」。

S-減少鹽分攝取(Salt)

A-減少酒精攝取(Alcohol)

B-注意體重控制(Body weight)

C-戒菸(Cigarette)

D-調整飲食,例如地中海飲食法(Diet)

E-保持良好運動習慣(Exercise)

另外,台灣高血壓學會也提出「722請量量」口訣,藉由一周「7」天持續量測,每日早、晚量測「2」次,每次量測「2」遍(間隔一分鐘),再取平均值,以利有效追蹤血壓情形。


【延伸閱讀】

疫情焦慮血壓飆高 高血壓導管治療助降壓

22歲就高血壓 父母憂年紀輕輕就吃藥 靠導管電燒達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6歲的陸先生,三年前診斷出糖尿病合併腎病變,在高醫腎臟內科門診持續追蹤治療;隨著疾病的進展,腎臟功能起起落落,最近幾次的回診主治醫師都跟病人提到:除了積極的藥物治療、控制飲食、注意日常用藥安全及調整生活習慣等,延緩腎功能下降的策略外,之後要有考慮換腎或準備洗腎的心理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今年總統大選熱絡,電視網路頻道大選消息無處不有,但每年此時,也正是社福機構呼籲大眾獻愛心做公益的時機,卻因大選熱排擠了公益團體的訴求。以台北家扶為例,今年將於12月7日將舉辦「從心開始 幸福加溫」歲末送暖距離歲末園遊會,從9月開始號召民眾參與,距離活動不到一個月,暖心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南投縣中寮鄉一名75歲詹姓女士,原本就有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上個月底因為昏睡、意識不清,子女趕緊將其送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醫師診療後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在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結合中西醫治療,患者恢復良好,在中西醫合作下,對症下藥,讓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