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壯男「突然猝死症」上身 心跳停止後靠低溫療法護腦重生

▲布魯蓋達氏症候群患者本身不易察覺罹病。(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跳停止經急救復甦後仍然昏迷的病人,一線生機「低溫」扮演關鍵。一名32歲男子,日前休假返鄉在家突然昏厥,家人雖然趕緊送醫,但到院後已無呼吸心跳,醫護人員奮力按壓搶救15分鐘,才讓男子恢復呼吸心跳,但人仍昏迷,醫療團隊靠著低溫療法成功保護腦功能,3天後男子恢復意識查無腦部損傷。

童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俊毅表示,當時是將男子體溫控制在32至34度,延緩腦部氧氣代謝,避免細胞在短時間內大量死亡,讓神經受損比率下降,才能有效避免病患成為植物人的風險。

李俊毅說,事後進一步心導管與心電圖等檢查,發現該名男子疑似罹患少見的布魯格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該病也被稱為突然猝死症,因為心臟電流出現異常,嚴重者恐出現心室顫動引發猝死。

李俊毅強調,布魯蓋達氏症候群患者的心臟結構通常無異常,但會因為基因缺陷或心臟電流異常,造成心律不整而昏倒、痙攣,嚴重者甚至死亡,多好發於青壯年時期,尤其常在身體無異常狀況之下突然昏倒或猝死。

正因布魯蓋達氏症候群患者常因為心室顫動而死亡,治療方面可手術植入去顫器,監測心臟節律,一旦出現異常,適時給予電流導正心律節奏,避免猝死的發生。

李俊毅提醒,因為布魯蓋達氏症候群患者本身不易察覺罹病,若家族成員中曾有人莫名昏倒或猝死,最好到心臟科進行心電圖檢查,確認是否屬於遺傳到危險基因變異的高危險群,以利早期診治。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今(7)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案440的20多歲女性是在卡達工作且3月於當地確診,儘管接受治療至二採陰,亦隔離期滿,但日前回到台灣後儘管已間隔快一個月,依舊再爆症狀轉陽確診,讓在國外染疫的台人究竟能不能返台再引關注。中央流行...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面對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有群「悲傷媽咪」值得關注!董氏基金會今(7)日提醒,根據研究顯示,新手媽媽面對育兒初期的手忙腳亂,新生兒誕生後周圍親友注意力的轉移、身材無法恢復等重大轉變,感到憂愁,甚至陷入產後憂鬱症,卻有多達5分之1產後憂...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點子提案「開放醫療用大麻」,獲得5千多個附議,食藥署今(7)日正式回應,給了答案,強調一般稱「大麻」是指大麻植物,與大麻素、大麻素製劑不同,而國內早針對小兒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准許經醫師診斷評估後申請使用;至於想用大...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換人工頸椎盤、換心臟瓣膜等大手術,常見廠商以新材質、新功能作為訴求,鼓吹病人選擇自費醫材,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2019年間民眾選擇全額自費醫材的費用,已經成長至2014年的4倍。尤其,自費醫材價格在不同醫院之間差很大!健保署今(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