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血症恐引發中風!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導致血栓釀風險

多血症恐引發中風!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導致血栓釀風險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1名60歲男性因為左半邊肢體突然間無力,被診斷為急性中風住院治療。病人自述覺得不解,自己平常並沒有抽煙喝酒,也沒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病史,日常生活也無異狀,每年公司都有安排抽血定期健康檢查,印象中也沒有大問題,為什麼會發生中風呢?


血紅素異常上升 檢查發現是骨隨造血幹細胞突變


新竹台大分院內科部血液科邱柏儒醫師說明,仔細評估病人之前的健康檢查報告,發現病人在近5年都有血紅素上升的現象,而且越來越高,最近1次血紅素已經接近20g/dL。但病人表示之前都有去捐血,捐血中心也沒有不讓他捐血啊!所以這個問題應該還好吧?


邱柏儒醫師進一步說明,經會診血液科醫師,發現因為病人的血紅素和血比容過高,懷疑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在經過一連串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抽血檢查、基因突變的篩檢,及接受骨髓穿刺的門診檢查後,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又稱為「多血症」(polycythemia vera)。


在真性紅血球增生症中,紅血球的容積上升是因為骨髓造血幹細胞在後天獲得體染色體的基因突變如JAK2,突變後的骨髓造血幹細胞會不受控制的過度製造紅血球。不只造成紅血球的數量上升,有許多病人也同時伴隨有顆粒球和血小板的過度生長。


多血症長期發展恐致血栓形成 30%患者甚至轉成骨髓纖維化


邱柏儒醫師解釋,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為什麼會引發中風呢?起因於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增加,造成血液的黏稠度上升,引起血管內血液流速度緩慢,進而促進血栓形成的風險這樣的狀況不只會引起動脈的血栓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有時也會造成身體各器官的靜脈血栓,如在大腦的靜脈竇栓塞、肝臟的肝門靜脈栓塞等。此外,由於基因突變JAK2也會影響血小板的功能,導致增加血栓和出血的風險。因此,同時控制紅血球濃度和血小板數量以減少上述危險性是必要的。目前治療主要以針對血球增生的藥物治療和放血,及預防血栓的藥物為主。


而在症狀表現上,有的病人會出現頭痛、呼吸急促、視力模糊、夜間盜汗,在洗了熱水澡後發生的搔癢等症狀。在確診真性紅球增生症後,建議要在血液科門診定期追蹤治療,大部份病人的預後狀況良好,但仍有一部份的病人的症狀會隨著時間而進展,大約30%的病人會轉變成骨髓纖維化,而5%的病人會進一步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故建議須定期抽血追蹤血球變化。


邱柏儒醫師表示,後來這位病人被轉介至血液科的門診,接受口服藥物和放血治療,血紅素逐漸趨於正常。而針對中風的部份,病人則持續維持健康生活飲食和運動,也定期追蹤血壓和血糖來監測有無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包皮過長別與包莖混為一談 微創包皮槍守護男人命根子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台北果菜公司公司49人確診疫情,為阻斷傳播鏈,新北市政府特別於22日派出機動快篩部隊,以一日快閃活動,完成新北果菜公司3627人的快篩檢驗,結果全數陰性,侯友宜市長也在23日市政會議感謝亞東醫護團隊的專業協助,並表示將安排相關從業人員接種疫苗,以維持農產品正常供應。...

閱讀詳情 »

2021.06.24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4日為止,已經有60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包含肥胖、慢性病、及抽菸,而在孩童及青少年族群最常見的慢性病,則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雖然兒童及青少年在這一波全球疫情中,相較於成人或老人在感染率及嚴重性都較低,但要特別提醒注意的是,沒有控制穩定的過敏氣喘,確實會增加新冠肺炎發展成重症的機會。過敏兒治療原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0萬劑來自美國捐贈的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後,讓原本陷於缺乏疫苗焦慮的民眾大為振奮。這兩天政府也宣布將孕婦納入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第六類對象,並且讓孕婦有AZ和莫德納兩種疫苗選擇。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醫師表示,美國捐贈台灣的莫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