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夜間運動反而睡不好 醫師傳授3招帶你入夢鄉

  現代人生活過於忙碌,為了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有些人會利用晚上空檔運動。但很多人發現,長期下來身體處於越來越疲倦狀態,夜間入睡困難,即使入睡了又有淺眠的困擾,讓他無法夜夜好眠。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規律運動雖然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運動的強度與時間也需配合年齡及身心狀況調整。

  良好的睡眠有助於調節體內荷爾蒙的機制、協助新陳代謝、幫助細胞與體內組織的修復再生等。但很多人因為工作或是日常生活的種種壓力,而常常捨棄了「睡眠」,等到夜不成眠時,才驚覺睡眠的重要性。

  長期睡不好,可能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甚至導致腦中的異常蛋白無法代謝而持續堆積,造成損傷,長久下來甚至容易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

  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台灣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有睡眠障礙,更有美國研究指出,40%的美國成年人睡眠不足,因此鄭乃源建議,想要好好睡,這3大方面可不能忽略:

  (一)睡的夠,活力才充沛:建議睡足7至8小時才是正常睡眠的最佳長度,讓睡眠時間足夠且固定,才不會越睡越疲憊。

  (二)跟隨大自然規律走,越睡越舒服:現代人慣性加班熬夜,而延遲自己入睡的時間。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是這個道理,將自己的生理時鐘與生活環境的光源變化配合在一起,試著訓練自己讓身體跟著大自然的規律走,不要被工作或其他事務綁架,讓身體在入夜後能自然釋放褪黑激素,有助睡眠。

  (三)環境要放鬆,睡覺最舒壓:使用遮光的窗簾,讓房間保持昏暗好睡的環境;使用除溼機或定期烘被,控制室內溫度及溼度,讓環境更助於入眠。瑜珈、冥想、呼吸練習等舒壓的活動,也有助於讓心情放鬆、促進睡眠。

  鄭乃源最後提醒,現代人睡前手機不離身或看電視,常導致晚睡或影響睡眠品質,建議可嘗試比平常提早1小時入睡,漸進式改善睡眠,並可使用穿戴式監測睡眠品質,來記錄及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而做後續個人化的睡眠調整。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再爆感染源不明的確診者,疫情大拉警報,指揮中心不得不緊急宣布改列部桃全院為最高感染風險的「紅區」,擴大居家隔離範圍,人數超過5千人。但卻被發現部桃11樓原來有護理之家,且未被匡列,可能成為另一個社區感染的大地雷,但衛福部僅僅低調表示「動線都有感控專家檢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毒品真夭壽!「嗨」一時、死亡率高10倍。國家衛生研究院今(25)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追蹤近4萬名「愷他命」初犯者發現,把原本麻醉用的愷他命,好奇地拿來當娛樂用,不但3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高達4成,而且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馬術不只是運動,也可用來做復健。一名5歲蔡姓女童,出生11個月大時才會翻身,比一般嬰兒慢了4個月,家長憂心如焚,帶著她全台四處求醫,但都查不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去年開始接受3個月的馬術治療後,原本站不穩、容易跌倒的她,現在能在媽媽扶持下,挺直地站在馬背上匍匐前進。看...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升溫,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累計15名確診者,由於出現在「綠區」病房染疫的案889,指揮中心緊急擴大居家隔離5000名與部桃相關的三大類民眾。科技大廠鴻海也提升防疫作為,今有員工爆料,住桃園的員工收到公司訊息,「1/25(一)起,現居住家(通訊地)在桃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