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學生自殺案件頻傳 怎麼阻止模仿效應?

大學生自殺案件頻傳 怎麼阻止模仿效應?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校園陸續傳出輕聲案件,台大傳出3位學生尋短、海科大情侶、成大生在租屋處燒炭,諮商心理師胡延薇坦言「很擔心造成模仿效應」,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需要迫切關注的議題。也由於短時間內的媒體接連報導,的確有可能催化有自殺意念的人轉為具體行動。

學生族群煩惱類似 容易引起共鳴

成年人因為工作、家庭環境、生活方式多樣,每個人的煩惱都不盡相同,然而學生因族群特殊性,年紀相仿、生活經驗及煩惱類似,在媒體的詳細報導之下,反而容易引起共鳴。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同時擔任淡江大學的講師,與大學生接觸緊密的她表示,因高中生有升學壓力,師長反而密切關注他們,而上了大學之後終於掙脫枷鎖,面臨到人際關係、情感問題都成為壓力。

青少年自殺率創新高 隱藏個案難預防

過去董氏基金會調查,大學生每5人就有一人有明顯憂鬱情緒,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前陣子也發表,15-24歲青少年自殺率連續三年創國內新高,成為青少年族群死亡原因第二名,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串聯。

其實每個校園中都會有學生輔導諮詢中心,胡延薇諮商心理師說,會特別找出需要追蹤、關懷的學生,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把心事外顯,有許多隱藏的個案沒有被特別關注,心理狀態逐漸惡化,此時若受到刺激,無論是煩惱加重,或是看到其他人自殺的訊息,就會產生模仿念頭走上絕路。

避免使用自殺成功、解脫等詞語 誤導自殺可解決問題

陳劭旻諮商心理師也強調,媒體報導時應多以關懷的角度出發,避免批評當事者,同時避免揭露太多自殺細節,用詞避免使用「自殺成功」、「自殺完成」、「解脫」等用語,這類描述會使有自殺意念的人, 覺得自殺似乎是一個可以幫他們解決現在困難的方法。自殺意念、計畫、行動是逐步升級的,若能在有自殺意念時介入關懷,便有可能阻止憾事發生。若接觸到大量的案件細節、方式等,反而會讓他們原本模糊的想法更為具體,進展到實行。

近期案件已經引起教育部、衛福部等高度重視,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唯有家人、朋友多關注自己身邊的人,才能發現異常,胡延薇諮商心理師提醒,若發現親友有異常,不要批評、指責,多以關懷、同理的方式與之溝通,學校也都有許多免費資源可以多多利用,一起建立起守護網,避免生命殞落。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

 咳嗽、咳血不要拖 可能是嚴重肺炎警訊!

 知名中藥廠養肝丸著作權屢被冒用 防偽辨明這樣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你的手肘「過勞」了嗎?只要扭毛巾、梳頭、打電腦鍵盤、按滑鼠、提搬重物…,就會感覺手肘疼痛無力,小心,網球肘已經找上門!因為過度或不當使用手指與手腕所造成的網球肘,屬於中醫「痹症」,中醫調理網球肘經常採用穴位針灸,並且有許多手法搭配,以及靠適當的茶飲、藥膳輔助調理,擺脫日常手肘疼痛的困擾。 衛生福利部...

閱讀詳情 »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新發生癌症人數每年已經突破10萬人,一旦確定罹癌,讓人格外提心吊膽的便是癌細胞擴散和轉移。中醫師表示,這是造成癌友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會轉移,若癌友在接受正統治療之餘,可以依據不同的癌症階段聰明「挑食」,鞏固體內正氣,將有助抑制癌細胞擴散,活得更好且更久!...

閱讀詳情 »

秋風起、秋意濃,小心過敏疾病上身。中醫師指出,秋天主「燥」易傷肺,由於肺氣跟鼻相通,肺氣一虛弱,就易引發鼻過敏、咽喉乾癢。建議平常可吃些甘酸具滋潤性的食物,因為酸可滋陰,刺激唾液分泌,有助穩定肺部機能。 中醫師羅明宇指出,秋天是過敏性疾病的好發期,其中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人尤其要注意;平常可服用一些補...

閱讀詳情 »

不論是三五好友聚會,還是午後空檔,您總是習慣大啖調味堅果、甜食、糕餅等零嘴解饞?但中醫師提醒,長期不忌口,嗜吃富含精緻澱粉、高脂肪的加工食物,小心除了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增加變胖可能;尤其在脾胃消化不良下,更易形成痰濁堆積體內,導致新陳代謝紊亂、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生,不可不慎! 吃錯零嘴問題多~2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