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少年思覺失調症腦部傷害大 穩定治療助重返校園

青少年思覺失調症腦部傷害大 穩定治療助重返校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思覺失調症青少年復發的傷害比成人大!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黛玲表示,思覺失調症第一次發作通常在青少年階段,如果沒有辦法規律用藥,反覆復發會對青少年大腦造成非常大的損傷,鼓勵年輕患者不要害怕治療,隨著藥物進步,現今長效針劑不必每天服藥,提升便利性、副作用少,幫助青少年早日重返校園學習。

早發性疾病不易覺察 好發於青少年階段

劉黛玲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屬於早發性的疾病,常在15-20歲的青少年時期至成年初期初次病發,男性平均15歲,女性平均25到35歲,特徵有妄想、幻聽、沒有辦法專心、思考混亂的正性症狀,以及話少、面無表情等負性症狀。

由於疾病有前驅期,妄想、幻覺症狀早期不容易被發現,身旁的人總覺得「怪怪的」,卻說不出來哪裡性格變了,這種情緒症狀可能長達一至兩年,醫師建議家人和師長若發覺學童有明顯變化,即使未有明顯焦慮、憂鬱、妄想,仍應及早就醫診斷。

思覺失調復發率高 腦部傷害受損嚴重

劉黛玲醫師指出,第一次發病沒有及早治療,一年內有6成復發機率,兩年復發率高達9成,如果沒有規律用藥,反覆復發不僅會造成中斷學業、脫序行為、人際互動、家庭失衡等生活失序,還會對腦部造成非常大的破壞,尤其青春期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當發病次數過多,未來大腦高階認知功能受到損毀,相對成人發病癒後更差。 

疾病認知和副作用 影響青少年服藥意願

劉黛玲醫師分析,「疾病認知」與「藥物副作用」是影響青少年就醫意願的兩大因素,因為青少年特別在意同儕眼光、請假就醫回診時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或害怕被嘲笑,因此對疾病的接納程度差。

醫師還發現,青少年比成人更在意藥物副作用,包括嗜睡、精神不佳、動作慢、反應遲鈍、體重增加等,都會影響服藥意願。

打針不代表比吃藥嚴重 新一代治療選擇提升便利度

為了協助青少年患者穩定用藥,降低復發機會,劉黛玲醫師指出,現在新一代的長效針劑相對口服藥物,最大的優勢在於便利,只需兩至三個月回診一次,孩子可以不用每天服藥、家屬無需持續監督用藥,相對口服藥物副作用少、針劑濃度可以慢慢釋放,不會在服用一天內濃度達到高峰,幫助患者維持恆定濃度,降低復發機會,但藥物使用需依照病人情況而定。

劉黛玲醫師分享,一位高二學生,高一開始陸續交友互動有摩擦、以為有人說他壞話、排擠他,父母不以為意,確診服用口服藥物之後,因擔憂同儕眼光,不願持續吃藥,間隔幾個月再次復發。經家長考慮溝通後,轉換長效針劑,終於改善服藥狀況,學習狀況變的穩定,治療一年多後,最後考上理想大學。

青少年出現變化 家長師長應從旁協助

劉黛玲醫師指出,只要把握「早期發現治療」和「預防復發」兩原則,都有機會讓失序的生活回歸原本正常軌道,雖然現今上市藥物沒有辦法完全痊癒,不過長效針劑在現代能夠協助更多年輕學子在治療期間維持穩定不復發,擁有與常人一樣的生活,提醒家長或師長若發現孩子有明顯變化時,建議盡早就醫診斷,幫助孩子重回校園學習。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好『骨』氣才有健康,骨質疏鬆莫輕忽。」國民健康局今天指出,75歲以上老人中,每4人就有1人遭受骨質疏鬆威脅。此外,過胖或過瘦、及停經婦女,罹患骨質疏鬆風險更高。專家提醒多攝取鈣質食物、少喝咖啡、避免熬夜及多運動,都能有效降低骨質疏鬆症發生機率。 國民健康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有7.6%國人患有骨質...

閱讀詳情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運動半小時,可以發揮強化肌肉、預防疾病以及提升心理健康的作用,不過,現代人生活忙碌,每天要抽空30分鐘運動,談何容易,很多人因為做不到這一點,乾脆就不運動了,不過,新的研究顯示,其實每天運動15分鐘,就可以達到強化身心的功效,麵龜族別再替自己找藉口了。   刊登在最新...

閱讀詳情 »

五個令人意外的變胖原因 若您吃多了油炸物、甜點、酒精性飲料或含糖軟性飲料而增重,這一點也不奇怪;或是你吃得多而動得少,胖也是應該。但是如何解釋一個人保持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嚴格控制攝入的卡路里,而體重仍無法下降呢? 据希望之聲廣播電臺報導,《我餓了嗎?飲食控制無效時怎麼辦》一書的作者蜜雪兒.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