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暑天氣酷熱 3招預防熱傷害!

大暑天氣酷熱 3招預防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日節氣為「大暑」,「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此民眾發生熱傷害(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的機會大增,尤其是高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防熱傷害三要訣

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熱傷害要注意:

1.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透氣、排汗功能的衣物。於戶外活動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

2.補充水分:

定時喝水,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若有限制喝水量的病友,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喝多少量為宜。。

3.提高警覺:

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適當時間安排戶外活動,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另外,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家人、同事及友人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出現熱傷害徵兆 速離高溫環境

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2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27歲在國中任教的林姓老師,平常生活習慣良好,無抽菸、喝酒等惡習,也無慢性疾病。但自高中起就有突然間喘不過氣的症狀,多年都找不到病灶,直到近期開始出現手腳抽動,並伴隨偶有眼睛上吊與舌頭往前伸直的動作,以及意識短暫喪失的情形,才確診為癲癇。腦島區域癲癇  恐...

閱讀詳情 »

TVBS主播鄭凱云11日上午主持「健康2.0世紀論壇:防癌保胃戰」講座時透露,她剛出道時,身兼主播與記者,那時常常為了趕時間,吃飯速度非常快,但換來的就常常是一肚子脹氣,後來學會了順時鐘按摩肚子消脹氣,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像豆類等容易產氣的食物也少碰了。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幾乎不...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No.127)文/Miki;本文感謝  蔡佳祝醫師提供專業諮詢腰間肉、肥小腹、粗大腿……明明並不算非常肥胖,也努力節食和運動了,卻一直擠不下那件最喜歡的牛仔褲,「如果這裡可以再瘦一點點,該有多好?」針對難以突破的局部肥胖瓶頸,其實一切都有解!專業皮膚科醫師蔡佳祝建議,可利用非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轉涼,加上偶爾陰雨不斷,這時可能會因日照不足,刺激大腦陽光的血清素,造成分泌不夠引起焦躁、衝動、情緒低落,甚至憂鬱等問題出現;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尤其現代人常常日夜顛倒,沉迷3C產品,若長期不曬太陽,小心憂鬱症找上門。啟動腦中血清素神經 讓每天都快樂血清素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